專利侵權的訴訟時效從何時開始計算
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專利權人于專利權授予之日前即已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自專利權授予之日起計算。
《專利法》第62條規定:“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自專利權人或者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起計算?!边@與我國《民法通則》第137條的規定相一致。不過,專利侵權的訴訟時效起算點存在兩種特殊情況:
(一)超過二年的起訴侵犯專利權的行為往往是連續的,有時甚至是斷斷續續的。如果從專利權人得知或應當得知侵權行為起二年內,專利權人未主張權利,而二年之后,侵權行為仍在繼續,這時如果不能對專利權人進行保護,顯然是不公平的。專利權人的請求權可以分為物權請求權和債權請求權,前者指停止侵權,從時效制度的目的出發,這類請求權本身不受訴訟時效的限制;后者指賠償損失,當然適用訴訟時效,但是從專利權人向人民法院起訴之日起向前推算兩年內的侵權損失賠償額,仍然處于訴訟時效期間之內。
為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23條規定,權利超過二年起訴的,人民判決被告停止侵權,并支付起訴之日前推算二年內的侵權損害賠償數額,但這種判決應滿足兩個前提條件:(1)起訴時侵權行為仍在繼續;(2)起訴時專利權仍在有效期內。這條規定的重要意義在于,明確了針對侵權行為的物權請求權(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返還原物、恢復原狀等)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二)授權前的發明技術使用費發明專利的一項特殊之處是,授權前的臨時保護,由于發明專利實行“提前公布、實質審查”,一項發明專利申請自申請日起滿18個月即行公布,這時其他單位或個人完全可以實施公開的發明技術,這種行為在授權之前不視為侵權。
根據《專利法》第13條規定,上述單位或個人應支付適當的費用,這就是對發明申請的臨時保護措施。依照《實施細則》的有關規定,專利權人可以在授權前提出支付要求,但如果這種要求被拒絕,專利權人只有等到授權之后才能要求專利管理部門進行處理或向法院提起訴訟。由于發明專利申請公布時,實質審查可能還未開始,或者已開始但尚未結束,到授權之日往往需要2至3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如果要求自專利權人得知或應當得知行為之日起計算時效,則完全會出現專利權人有資格起訴時已超過二年的現象。
為此,《專利法》第62條第2款規定,專利權人于授權之日前得知或者應當得知的,時效自專利授權之日起計算。于是,這類訴訟的時效有兩個起算點:二是專利授權之日;二是專利權人得知或應當得知行為之日,以其中的晚者為實際起算點。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正常情況下,侵犯專利權的訴訟時效為兩年,而這兩年是從利害關系人得知,或者應當得知侵權行為之日開始進行計算,如果超過了訴訟時效的話,那么就無法保護自身的權利。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哪些事兒隱名股東如何正名
2021-02-10父母去世房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14營業執照地址變更手續是怎樣的
2021-03-07欠錢欠2000可以報警嗎
2020-12-10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離婚時夫妻債務如何清償
2021-03-19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是不是沒有資格繼承遺產
2021-02-14婚姻自由受兒女贍養要挾怎么辦
2021-02-14情侶同居算非法同居嗎
2021-02-13工程勞務合同家屬終止有效嗎
2021-01-25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婚姻糾紛孩子怎么辦
2020-11-11離婚財產保全手續有哪些
2021-03-01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勞動合同公司賠償違約金怎么算
2021-02-22投資型保險與傳統保險的區別
2021-01-29保險合同代理代理方需要承擔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