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預備條件有哪些法律規定
關于犯罪預備的條件,《刑法》第二十二條作出了規定,即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構成犯罪預備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犯罪分子主觀上具有某種犯罪目的;
(2)犯罪分子為實施某種犯罪而進行了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犯罪預備行為;
(3)犯罪預備行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被阻止在犯罪預備階段的某一點上。刑法規定,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十二條 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 對于預備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認定標準
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為認定犯罪預備提供了一般標準。但在司法實踐中如何運用這些標準來認定犯罪預備,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應注意下述三種區分:
(一)犯罪預備與犯罪預備階段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罪的預備階段區別開來。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所實施的行為的一種停頓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行為發展的一個過程。無疑,這兩個概念是有著密切聯系的,因為犯罪預備只能發生在犯罪的預備階段。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的,犯罪預備是行為人應對其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行為狀態,而犯罪的預備階段是一個時間的概念,有些犯罪分子可能經過犯罪預備階段以后進入了實行的階段并最終完成了犯罪,這時應作為犯罪既遂負刑事責任,而不再單獨對犯罪預備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如果行為在準備過程中由于行為人意志外的原因而未能著手實行犯罪,就應當以犯罪預備論處。
(二)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必須把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犯意表示是在實施犯罪活動以前,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口頭或者書面的形式流露出來。犯意表示雖然在客觀上也表現為一定的行為,但這一行為僅僅是其犯罪意圖的表露,例如揚言殺人等,還不屬于為犯罪制造條件的行為。因此,它和犯罪預備具有本質的區別:犯意表示不可能對社會造成實際危害,也不具有對社會的現實危害性,因此刑法沒有規定處罰犯意表示。犯意表示只是一種錯誤,可以通過批評教育的方式加以解決。而犯罪預備是為著手實行犯罪而制造條件,對社會存在著實際威脅,具有社會危害性,因此刑法明文規定預備犯應負刑事責任。總之,在認定犯罪預備時,正確地把它和犯意表示區別開來,才能劃清罪與非罪的界限,防止出入人罪。
(三)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
在認定犯罪預備時,還必須把犯罪的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區別開來,犯罪的實行行為主要是刑法分則所規定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不難區分,但也有少數情況,預備行為與實行行為的區分存在一定難度。例如殺人、搶劫、強奸等暴力犯罪中的尾隨行為、守候行為或尋找被害人的行為等,到底是預備行為還是實行行為?對此,在刑法理論上存在不同觀點。我們認為,這些行為的性質基本上還是為進一步實行犯罪制造條件,不能認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而應視為犯罪預備
具體的審理期間還應結合這類案件犯罪者的犯罪動機和犯罪后果。如案件的犯罪未遂或影響傷害較小的,辦案機關應對這類人員的判罰予以輕判。如危害較大的,利用威脅、脅迫的應嚴懲這類犯罪人員。
如何區分犯罪預備與犯罪中止
犯罪預備的認定原則是什么
犯罪預備的特征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擾亂公共秩序罪的判處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6重婚登記的婚姻工作人員有哪些處罰
2020-11-16法律顧問審合同需要注意哪些
2021-01-20外資企業股權轉讓流程
2021-01-03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上訴案
2020-11-13婚前協議公證的意義協議有哪些具體內容
2020-11-20離婚證據的收集包括哪些
2021-03-01新婚姻法關于家庭暴力財產分割及孩子撫養問題
2021-02-09抵押房產銀行扣著產權證合法嗎
2021-02-17和家里斷絕關系能拿到斷絕費嗎
2021-02-18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勞務合同中途中止需要補償嗎
2020-11-23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勞動仲裁兩個被申請人歸哪個管轄
2021-01-15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房多錢少購足人身保險再投資方為御險上策
2021-03-13保險合同內容有哪些方面的變更
2021-02-24運輸工具保險的主要險種有哪些
2021-02-19關于印發《上海外資保險機構暫行管理辦法》的通知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