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于哪些不是過失犯罪?
第一種情況是疏忽大意的過失犯罪。
即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以致發生這種結果,從而構成犯罪。
第二種情況是過于自信的過失犯罪。
即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了這種危害社會的結果,從而構成犯罪。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過失犯罪行為本身蘊涵著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會的行為。
2、過失犯罪行為本身是錯誤行為,即屬于不適當的、應當受到譴責的行為。
3、一般情況下,過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嚴重危害社會的結果時刑法才將其規定為犯罪,行為人才承擔刑事責任,所以行為的社會危害性不是表現在主觀意志上,而是體現在客觀效果上。
三、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綜合上面所說的,過失犯罪不一定會承擔法律的責任,但對于一些不屬于過失犯罪的情形只要造成了傷害同樣也會受到刑法的責任,所以,在處理的時候就要結合實際的案件情況來,在實施此行為的時候就要確保是否會構成犯罪,這樣才不會承擔法律的責任。
過失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什么是過失犯罪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權代理合同法律規定
2021-01-31事實婚姻是否受法律的保護
2021-01-05股東代表訴訟需要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域名是否需要著作權登記
2020-11-12緩刑期間能學駕駛嗎
2021-01-09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實習證明模板格式
2021-01-08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代理人
2021-01-24保險糾紛訴訟與調解對接機制建設的疑問有哪些
2020-12-01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保險合同沒簽字想退保,怎么進行
2021-03-15保險代理公司管理規定制度有什么
2021-01-02意外傷害保險介紹
2021-02-19中國人壽保險公司個人代理人保險代理合同樣本
2020-12-25事故之后如何理賠
2021-03-19承包合同書怎么寫
2021-02-01土地轉讓需要繳納的稅費有哪些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