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民事訴訟起訴時效是多長?
我國的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時效適用特殊規定,而不適用《民法通則》二年的普通訴訟時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規定:因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提起訴訟的時效期間為三年,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受到污染損害時起計算。
時效起算點的修改
環境問題會不斷發展變化,環境法及環境法學的問題也將層出不窮,但當務之急是修改環境訴訟的時效制度。
修改時效期間的長短
盡管環境污染損害訴訟時效三年及最長時效之二十年均有過短之嫌,但延長的幅度多少為恰當,中外皆莫衷一是。就法律與案件這個一般與特殊的關系而言,時效期間長短的修改不是上策,任何一個時間段作為時效期間都不能普遍地、很好地適用于每一個案件,而且會減損時效制度的精神和內在價值追求,對有的案件來說會顯得沒必要那么長,而對另一些案件來說則仍然不夠長。此外,對最長時效而是年的修改,還會引起整個訴訟時效體系的不小的紊亂。
環境污染侵權責任的法定條件
承擔民事責任,通常要求具備侵害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以及主觀過錯4個要件。由于環境污染損害糾紛的特殊性,各國法律大多采用特殊的責任規則,我國法律也是如此。
《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堪稱經典:“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也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據此,“污染環境造成損害”,就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1991年,湖北省環保局和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處理東湖水污染案件的過程中,就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法定條件問題致函原國家環保局。原國家環保局嚴格依據《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之規定,通過《關于確定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責任問題的復函》形式,專門就環境污染損害責任的法定條件做出解釋:“承擔污染賠償責任的法定條件,就是排污單位造成環境污染危害,并使其他單位或者個人遭受損失”。
可見,承擔環境污染民事責任,應當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是排污者的排污行為“造成環境污染危害”;
二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受到損害”;
三是環境污染危害與他人受到損害互為因果。簡而言之,排污行為、損害事實、因果關系就是環境污染民事責任的3個法定條件。
環境民事訴訟起訴時效是多長?要提起環境民事訴訟并不容易,你需要找個專業的律師來幫助你處理起訴前后各種事宜,避免給自己帶來各種糾紛。在起訴環境民事訴訟時你要爭取更多對自己有用的權益,來律霸網與律師一對一探討找尋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親生子女離婚歸誰
2021-03-03男方提離婚要求退還彩禮,女方退嗎
2021-01-27撫養費的相關費用包括哪些,撫養費數額怎么確定
2020-12-31辦理房產證有時間期限嗎
2021-02-25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怎么申請賠償
2021-01-09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勞務派遣終止是否勞動關系終止
2021-03-16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簽勞務外包合同是勞務派遣工嗎
2020-12-29勞務外包工傷責任如何擔責
2021-01-10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詳解旅游保險有哪些
2020-12-17保險合同的解除權如何體現
2021-03-08“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1-02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雇主責任險賠償金應給出事的雇員還是雇主
2020-11-29殘廢
2021-02-17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