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裁決
行政裁決是仲裁的一種形式,是有關機關以第三者的身份,依照法律對糾紛作出的公正的具有約束力的處理決定。裁決與調解的區別在于:調解必須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進行,而裁決完全是第三者的行為。調解時,任何一方當事人不愿接受調解,就可立即終止調解,而當事人一旦申請裁決,則仲裁機構有權依據法律作出對當事人均有約束力的裁決。
裁決的程序是:
①當事人提出裁決申請。當土地糾紛調解不成時,當事人任何一方均可向被訴一方所在地的土地管理部門提出裁決申請,裁決申請采用書面形式。
②調解。土地管理部門在做出裁決以前,要在糾紛當事人之間再次做出調解。調解不成的,即進行裁決。
③裁決。裁決前應書面通知當事人和有關人員到場。土地管理部門依據法律和調查結果,本著保障合法權益,有利團結和保護土地資源的原則,作出決定。
裁決書要寫明以下事項:申訴人和被申訴人姓名、地址,代理人和代表人姓名、職務;申訴理由、爭議事實和要求;裁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法規等依據;裁決結果和裁決費用的承擔;不服裁決時申請行政復議和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期限等。
行政復議或向人民法院起訴
當事人對有關人民政府下達的處理決定不服的,根據《行政復議條例》和《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可以在接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作出處理決定的上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行政復議,也可在接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
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書之日起2個月內提出復議意見報人民政府作出復議決定。申請人不服行政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到人民法院起訴。期滿未申請復議也未起訴的,處理決定書即發生法律效力,并作為土地登記的依據。
當事人拒不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處理決定的,按照《行政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政府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報請作出處理決定的人民政府提出《強制執行申請書》,送交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當事人根據協議、處理決定(裁決)或判決結果,向土地管理機關申請登記,換取新的土地證。
在土地爭議解決前,土地管理機關有權確定臨時處置辦法,合理使用、保護有爭議的土地,爭議各方均需服從,不得荒廢土地;不準破壞土地及其附著物;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不得聚眾鬧事;不得強占土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國簽證辦理手續有哪些
2021-02-27已被抵押的房產能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1-01-14能否對道路交通事故證明提起訴訟
2021-03-01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什么叫男女平等?
2021-03-03刑訴發回重審能用簡易程序嗎
2020-12-23民間借貸房屋抵押過戶犯法嗎
2020-12-09擔保協議樣本
2021-01-04勞動關系轉移到異地保險怎么轉移
2020-12-01實習期工資與轉正工資的關系是什么
2021-01-07申請回避可以口頭嗎
2020-12-02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怎么補償
2021-02-13汽車全險包括什么
2020-12-04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投保人、被保險人或者受益人以騙取保險金為目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2021-03-08人身保險殘疾程度劃分為幾種
2021-01-29撞傷行人駛離現場,返回時掉頭撞樹如何理賠?
2021-03-16海嘯損失可獲得理賠嗎
2021-02-22交通事故保險怎么理賠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