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合同通常以合同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但無效合同因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而致使訴訟時效的起算在實踐中存在很大爭議。對此,主要有四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因為當事人在簽訂合同時就應當知道合同違反了法律規定,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第二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之前,權利人并不知道合同無效和權利受到侵害的事實;第三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該合同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開始計算訴訟時效;第四種觀點認為,無效合同應從權利人起訴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
筆者認為,上述第三種觀點較為合理。就第一種觀點而言,雖然法律對民事主體實施民事行為的成立條件有明確規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這些規定,但實際上只有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權利人才能認為權利受到侵害;如果以合同簽訂之日起計算訴訟時效,雖然可以推定合同當事人應當知道合同違法而無效,從而推定權利人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但對合同履行期間長于訴訟時效期間的權利人來說,其合法權利將失去法律的保護,這對權利人顯然不公平。就第二種觀點而言,在合同雙方發生糾紛、提請仲裁或審判確認合同無效之前,該合同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是一個不確定之日,這會出現合同不受時間限制地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訴訟,這顯然與訴訟時效制度的立法精神不符。第四種觀點其實十分荒謬,起訴是訴訟實效中斷的事由,如果把起訴作為訴訟時效的開始,就會陷入訴訟時效在開始的同時又中斷的怪圈,何況起訴時再計算訴訟時效,實際上已無意義。而就第三種觀點而言,它的合理之處就在于,雖然原約定的履行期限無效,對合同雙方當事人不具有約束力,但以該時間點來判斷債權人在原約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從而開始計算訴訟時效,對合同雙方來說,都較為合理與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強拆法律依據
2020-11-17保證人擔保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2-13法院辦取保開庭怎么判
2021-03-12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假結婚和假離婚買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2-22未婚同居多久算事實婚姻
2021-03-10交通事故技術鑒定怎么做
2021-01-03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預售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2-20業主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2020-12-26開發商一房二賣怎么處理
2020-11-20合同到期限勞動者還能不能否獲得補償呢
2021-02-20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2020疫情期間允許公司辭退員工嗎
2020-11-15勞動爭議當事人不服仲裁委員會裁決或不予受理通知,向人民法院起訴,可否將仲裁委員會列為被告?
2020-11-21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壽險中的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呢
2021-03-05產品質量責任保險中如何計算賠償
2021-03-02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及保險代位求償權的案例分析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