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事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證據不足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無罪,人民檢察院不服的,可以抗訴
免予刑事處罰與無罪判決的區別
一、兩者的法律依據不同
如上所述,免予刑事處罰所依據的是《刑法》三十七條的規定,而無罪判決所依據的是《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的規定。一個是實體法,一個為程序法。
二、兩者的適用條件不同
從《刑法》第三十七條我們可以知道,免予刑事處罰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犯罪情節輕微,二是不需要判處刑罰。只有當兩個條件同時符合時,才能適用免予刑事處罰。應該指出的是,在刑法總則和分則中,我們還多次看到“免除處罰”這個概念,免除處罰與免予刑事處罰二者的法律實質后果都是定罪而不處罰,但它們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刑罰適用制度。免予刑事處罰并不排除民事責任和行政處罰,實際上從《刑法》三十七條后面的規定我們就能理解:“……但是可以根據案件的不同情況,予以訓誡或者責令具結悔過、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或者由主管部門予以行政處罰或者行政處分。”
無罪判決的適用條件,《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二條規定為:“……(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即當法律規定為無罪的和證據不足的應當作無罪判決。這與免予刑事處罰的“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條件有明顯的區別。
三、兩者的法律后果不同
“免予刑事處罰”是人民法院認定某種行為構成犯罪,但因犯罪情節輕微,而判決免予刑罰的一種處罰。是人民法院以被告人構成犯罪為前提,以“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為概括性條件的隨法選擇。法律規定應當免除刑罰的,必須判決免除刑罰,如《刑法》二十四條規定對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法律規定可以免除刑罰的則可視案情具體情況選擇決定是否免予刑事處罰,如《刑法》三百八十三條規定,關于個人貪污數額在五千元以上不滿一萬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現,積極退贓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刑法》三百九十條關于行賄人在被追訴前主動交待行賄行為的,可以免除處罰。
免予刑事處罰,也是承擔刑事責任的一種方式,定罪則是對行為的否定性法律評價,只是免除了對被告人的刑罰。這點從免予刑事處罰的前提必須確認被告人構成犯罪這一條件中就足可得到證明。在當前的司法實踐中,免予刑事處罰雖不具有刑罰的性質和作用,但卻是刑罰的必要補充。
簡言之,免于刑事處罰,是有罪而免罰,仍然構成刑事犯罪。通俗地說就是有犯罪前科。
而無罪判決的法律后果是:當嫌疑人被羈押的,應當立即釋放。無罪,當然就無需承擔刑事責任,不受刑事處罰。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業委會構成職務侵占的主體嗎
2021-03-12涉外離婚律師可以代領傳票嗎
2021-02-17行政案件訴訟時效
2021-03-12知識產權類似產品如何界定
2021-03-03商標侵權怎么怎么處罰
2020-11-30公安機關行政處罰聽證程序規定有哪些
2021-03-05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仲裁授權委托書格式范本
2021-03-06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續簽集體勞動合同期限能簽半年嗎
2020-12-14如何選擇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1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購買保險后進行理賠需要準備哪些
2021-02-10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對保險人解除合同的限制
2020-12-23財產保險索賠申請書是怎樣的
2021-02-13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有什么區別
2020-11-09保險合同名字錯了怎么辦
2021-02-22學生校門口被撞傷,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30《保險法》司法解釋(一)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