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假想防衛防衛過當區別是什么?
假想防衛是事實上不存在危害行為,而行為人誤以為存在而實施的行為,這種“防衛”行為可能構成犯罪。防衛過當是事實上存在危害行為,只是防衛人實施的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即足以制止危害行為的程度)。
兩者的最主要區別在于是否存在現實危險。此外,在定罪量刑上也有不同,假想防衛要以行為性質定罪量刑,防衛過過當則可以減輕或免除處罰。
對于假想防衛,應當根據認識錯誤的原理予以處理,有過失的以過失論,無過失的以意外事件論。具有如下特征:
1、不法侵害事實根本不存在,行為人誤認為存在;
2、行為人是出于防衛的意識,實施防衛行為;
3、行為人防衛行為造成了無辜者的損害。
二、防衛過當的客觀表現是什么?
防衛過當的客觀方面是防衛行為明顯超過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損害。防衛過當的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要正確理解“明顯”含義二字,應具體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1、防衛行為大大超過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須的范疇,例如:防衛人采取擊傷不法偷竊者就是以制止偷竊這種不法侵害為限度,但如果采取了殺死偷竊者這種情況就超越防衛目的和防衛尺度,就應屬于“明顯”范疇。
2、防衛強度大大超出了性質一般的不法侵害的強度。這主要應從防衛人所采用的防衛手段的強度與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等因素對比來判斷。
三、防衛過當從輕處罰要考慮哪些情況?
根據司法實踐,對防衛過當行為裁量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時,應綜合考慮以下情況:
1、防衛行為的起因;
2、防衛所保護利益的性質;
3、防衛過當所明顯超過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輕重;
4、防衛人主觀上的罪過形式及當時的處境;
5、造成防衛過當的原因。
綜上所述,人們遭遇暴力犯罪,當然可以正當防衛保護自身安全。如果是當事人假想而做出的防衛或者防衛過當,都可能會被追究法律責任。兩者是構成認定、定罪及后果方面不同。對于假想防衛的處罰應當比防衛過當嚴重些。
假想防衛過當不排除故意想過當嗎?
正當防衛宣告無罪的條件是什么?
防衛過當判幾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婚前貸款買房婚后共同還貸屬于共同財產嗎
2021-01-05股民能參加股東大會嗎
2021-02-06破壞軍婚罪有哪些什么處罰
2021-02-16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
2021-03-11阻止專利實施是否屬于侵權
2020-11-22房屋租賃合同的稅款規定有什么
2021-01-14離婚時能否要求男方歸還婚前借款
2020-11-18父母可以向斷絕關系的子女要贍養費嗎
2021-01-23合同及附件約定不同法院管轄怎么處理
2021-02-21執行異議司法解釋
2021-01-13快遞被他人拿走誰負責
2021-03-01離婚可以要求對方不泄露隱私嗎
2021-02-02轉繼承不受次數限制嗎
2021-02-03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身體不好沒盡到贍養能分撫恤金嗎
2021-01-21中介應告知購房者哪些內容
2021-02-09競業限制對在校學生有效嗎
2021-02-23試工期階段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3-07人壽保險離婚能不能分割
2021-03-25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