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失犯罪沒有共犯,各人應對本人的過失行為承擔刑事責任。刑事責任的獨立性,是共同過失犯罪的分別定罪原則之要旨。中國刑法中所稱的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不承認有過失共犯。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五條 【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二、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于故意犯罪。
由于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A.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B. 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后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C.刑法對過失犯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過失犯罪負刑事責任的根據行為人本來應該也能夠正確地認識一定的行為與危害社會的結果之間的聯系,進而正確選擇自己的行為,避免危害社會的結果的發生,但他卻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對國家、社會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極不負責的態度,從而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危害社會的結果,因此,國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過失犯罪的行為人對自己嚴重不負責任的態度支配之下的行為承擔刑事責任。
過失犯罪在量刑時也是不會從輕處罰的,因為過失犯罪是因為當事人的疏忽大意而造成的犯罪行為,所以在處罰時也是不會從輕處罰的,那么在對過失犯罪進行處罰時也是要確定行為必須發生了危害結果,同時當事人要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持有根本否定的態度才可以。
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么?
不作為過失犯罪有哪些情形
什么是過失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成立子公司屬于企業分立嗎
2021-03-11個人之間借款怎樣辦理房產抵押
2021-01-16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沒領結婚證彩禮可以返還嗎
2021-03-04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房屋私下立字據有效嗎
2021-02-27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勞動合同變更書需要兩份嗎
2021-01-21疫情春節停工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1-23私家車投保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情
2021-02-24保險合同內容的變更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7人身保險適用補償原則是什么意思
2021-03-16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方式是什么
2021-01-2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養老金補發
2021-01-07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被保險人的權利
2021-02-05機動車交通事故致人身傷亡 四種特殊情形保險公司可免責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