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指的是什么
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經有關部門批準,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者其他債權憑證的方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資人還本付息或給予回報的行為。
現行法律中,非法集資案件主要涉及四種刑法罪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和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其中,尤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集資詐騙罪涉及案件較多。
二、非法集資罪認定條件
(一)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違反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該罪是目前我國發案最多的一種非法集資類犯罪。
根據2011年1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同時具備下列四個條件的,除刑法另有規定外,當認定為刑法規定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1、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2、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3、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者給付回報;
4、向社會公眾即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結合2014年3月25日發布的《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分析,所謂向社會公開宣傳,是指包括以各種途徑直接傳播信息,或者放任信息擴散,不僅包括《解釋》列舉的途徑,更針對互聯網;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
在現實生活中,對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一般比較容易理解和識別。如某房地產公司因資金緊張,以宣稱將給與高額利息或其他回報的方式直接向公眾借款,就屬于比較典型的非法吸收存款行為。
而對于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由于其形式多樣,并且經常花樣翻新,有意逃避法律的制裁,因此相對較難以被識別。根據《解釋》第二條的規定,一些情形比如:
不具有房產銷售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房產銷售為主要目的,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不具有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真實內容或者不以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購、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等等。
對于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往往是以合法的形式經營,而不具有真實內容或真實目的,但實際認定需要結合具體情形加以識別。
此外,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行為只有具備一定的數額或情節才能構成犯罪。《解釋》第三條規定: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在100萬元以上的;
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30人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對象150人以上的;
個人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單位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
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
(二)集資詐騙罪
集資詐騙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并達到法律規定的數額和情節的行為。從其定義可知,構成此罪需要具備三個要件,即非法占有的目的,使用詐騙方法非法集資和達到法定數額。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樣,集資詐騙罪也是當前高發的一種非法集資類犯罪,而其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主要區別即在于行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根據《解釋》第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
1、集資后不用于生產經營活動或者用于生產經營活動與籌集資金規模明顯不成比例,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2、肆意揮霍集資款,致使集資款不能返還的;
3、攜帶集資款逃匿的;
4、將集資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的;
5、抽逃、轉移資金、隱匿財產,逃避返還資金的;
6、隱匿、銷毀賬目,或者搞假破產、假倒閉,逃避返還資金的;
7、拒不交代資金去向,逃避返還資金的;
8、其他可以認定非法占有目的的情形。
此外,雖然集資途徑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途徑相同或者類似,但構成此罪需要通過使用詐騙方法實施。所謂使用詐騙方法,是指行為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編造謊言,捏造或者隱瞞事實真相,騙取他人資金的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一樣,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構成此罪,但集資詐騙行為人大多具有較廣的社會人脈,一開始采取較為隱蔽的方式,即行為人最初只是在小范圍內向特定的對象集資,但是由于集資過程的發展使得人員不斷增多,集資數量不斷變大,而對于集資詐騙行為人而言其對集資范圍大多持放任態度,沒有明確的集資指向,極易構成此罪。
人員“向特定對象集資”需要特定對象形成一個封閉的范圍(即絕大部分的集資對象為特定對象),一旦這個封閉范圍被打開(即既包含特定對象,又包含不特定對象),則所有集資款均應當認定為非法集資的數額。
所以,在向親友或者單位內部人員吸收資金的過程中,明知親友或者單位內部人員向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而予以放任的;或者以吸收資金為目的,將社會人員吸收為單位內部人員,并向其吸收資金的,這兩種情況都認定為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
根據《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個人集資詐騙,數額在10萬元以上的,或者單位集資詐騙,數額在5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法予以刑事追訴。由于集資詐騙罪的主觀惡性及社會危害性較大,對于數額特別巨大并且給國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的集資詐騙罪,最高可判處死刑。
(三)欺詐發行股票、債券罪
欺詐發行股票、債券是指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數額巨大、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依據《最高檢公安部關于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第五條:在招股說明書、認股書、公司、企業債券募集辦法中隱瞞重要事實或者編造重大虛假內容,發行股票或者公司、企業債券,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1、發行數額在500萬元以上的;
2、偽造、變造國家機關公文、有效證明文件或者相關憑證、單據的;
3、利用募集的資金進行違法活動的;
4、轉移或者隱瞞所募集資金的;
5、其他后果嚴重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情形。
非法集資指的是有關組織或者個人,在沒有國家有關管理部門的合法手續下,以發行債券,股票,基金等其他債券憑證的形式,來向社會獲得籌集的資金,并且對于這些支付資金的群體,承諾給予一定的回報比例或者以利息的方式給與回報。
非法集資罪立案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非法集資罪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福州律師收費標準
2021-02-19破產宣告和受理破產申請是一個時間嗎
2020-11-16存單質押法院是否可以扣劃
2020-12-05防衛過當致人輕傷一般應負什么刑責
2021-01-23購房合同附件中的約定有什么注意事項
2020-12-28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意外事故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29家庭財產保險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2021-02-10詳解相互保險公司的優劣勢
2020-12-01我國保險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0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保險公司理賠時會調取監控嗎
2021-01-10買車險要注意哪些誤區
2020-11-11保險代理機構管理規定全文
2021-03-14車主少交鑰匙 保險公司少賠損失
2021-01-08承包的土地可以進行轉讓嗎
2021-02-20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拆遷沒有房產證怎么辦
2021-03-07拆遷安置房的房產證如何辦理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