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執罪判決書多久送達至被告人?
當庭宣判后,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被告人。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當庭宣告判決的,應當在五日以內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定期宣告判決的,應當在宣告后立即將判決書送達當事人和提起公訴的人民檢察院。判決書應當同時送達辯護人、訴訟代理人。
二、構成要件
1、犯罪主體
拒不執行裁判罪是一種特殊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四、五條的規定,有以下三種:①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規定的曾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自然人。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這些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嚴重后果,也構成本罪的主體。③與被執行人共同實施妨礙執行和拒不執行的行為人。這種人,因其不是被執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執行人或與被執行人事先通謀策劃,事后共同參與并實施了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的行為的,應認定為共犯。
2、犯罪客體
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審判機關裁判和執行的權威。人民法院是獨立行使審判權的審判機關,所作出的裁判一經生效就具有強制力,負有履行義務和協助執行的單位和個人都必須執行。被執行人拒不執行,直接損害人民法院裁判和執行的嚴肅性,嚴重影響了法院裁判權威和執行權威,在破壞了司法機關訴訟活動的順利進行的同時;間接損害了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和國家利益。
3、主觀方面
直接故意表現為行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決、裁定已經生效,必須執行,在有能力執行的情況而故意拒不執行,希望通過拒不執行的犯罪行為,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決、裁定無法得到執行,以滿足自己或單位的非法利益。
4、客觀方面
表現為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其情節嚴重。“有能力執行”是指根據查實的證據證明,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或者具有實施特定行為義務的能力。
在近幾年中,隨著法律的不斷普及,公民和企業的法律意識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仍然有許多的不法分子會做出違反法律的行為,當法院進行了判決后,犯罪嫌疑人也要及時的進行改正和履行相應的處罰行為,如果當事人拒絕執行法院判決也將會受到更嚴厲的處罰。
在我國關于拒執罪可以追究幾次
拒執罪移送申請書應該怎么寫?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致死求償時需要什么材料
2021-02-11模擬拆遷達到多少比例可以拆
2021-03-17動物侵權的認定和賠償
2020-12-08新修訂的商標法主要修改了哪些內容
2021-02-10法定代表人與公司連帶責任要件
2020-12-08傷殘鑒定費用多少
2020-12-10交通事故調解書范本
2021-02-23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離職了工資要次月發這違法嗎
2020-12-09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勞動訴訟與勞動仲裁有哪些區別
2020-12-30公司處分不接受可以仲裁嗎
2020-11-11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商業、供銷系統投保貨物運輸保險若干試行規定是怎樣的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可以雙賠嗎
2021-01-19一起保證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12佛山市某宗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2-27航班延誤險得不到理賠怎么辦
2020-12-15因感染艾滋病意外險拒賠合理嗎
2021-02-02保險理賠應該按照什么標準進行賠償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