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一些違法案件如得不到有效地解決,可以通過當地的人民法院進行審理,如人民法院的判決結果下發后,當事人雙方就應執行這一判決規定。但相關的被告拒絕執行這類已經產生法律效力的判決的,有意轉移自己的財產或金錢的,情節惡劣的,相關的當事人可以起訴對方拒執罪。法院根據這類違法情況對犯罪人進行處罰。
拒執罪全稱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給付內容的判決、裁定負有履行義務的當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夠履行的情況下,拒不履行,情節嚴重的行為。
拒執罪的構成要件:
一、 正確把握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犯罪構成要件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指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有以下方面的四個特征:
(一)犯罪客體的單一性。該罪侵犯的客體是人民法院裁判的權威。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判決、裁定是人民法院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具體表現形式。裁判一經作出,就具有法律強制力,有關單位和個人必須執行。維護人民法院裁判的權威,就是維護法律的權威。從刑法條文中可以看出,該罪的對象是“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
“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作出的具有執行內容并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在這里應當引起注意的是,盡管立法解釋將拒不執行支付令、調解書等行為納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調整的范圍,但這些支付令、調解書等本身并不是判決、裁定,人民法院以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追究其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是,有關人員對人民法院為執行這些文書所確定的內容而在執行程序中依法作出執行裁定后,對該執行裁定仍拒不執行,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即人民法院為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出的裁定屬于該條規定的裁定。
同時,還應包括人民法院認可臺灣地區有關法院民事判決效力的裁定及承認外國法院作出的判決、裁定和國外仲裁機構作出的仲裁裁決的效力并予以執行的裁定。
(二)犯罪客觀方面的嚴重性。按照刑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行為。被執行人構成犯罪是由于有能力執行而不執行,采取了隱匿財產等不正當手段,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是逃避、抗拒執行的行為。《解釋》對“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的情形規定為:
1.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2.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損或者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的;
3.助執行義務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后,拒不協助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4.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5.他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情形。
《解釋》規定的五種情形,細化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的內容。筆者認為在審判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解釋》規定,被執行人隱藏、轉移、故意毀壞財產屬于“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此處所說的財產,既包括已被人民法院保全的財產,也包括未被限制權利的財產;
第二,《解釋》規定,擔保人或者被執行人轉讓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屬于拒不執行,這里所說的轉讓,包括有償轉讓,也包括無償轉讓;
第三,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通謀,利用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權妨害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主 要是指領導批條子、打招呼,干預、阻礙人民法院依法執行的行為。
(三)犯罪主體的身份性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只有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人員。根據《解釋》本罪的主體不僅包括被執行人,還包括向人民法院提供執行擔保的人和協助執行義務的人,另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與被執行人、擔保人、協助執行義務人通謀,利用自己的職權防礙執行的,構成本罪的共犯。筆者認為,除以上幾種外,下列人員也應該按本罪處罰。
1.在執行階段,依照法定程序依法追加、變更的被執行人;
2.被執行人對第三人享有到期債權,人民法院向該第三人發出履行通知書后,第三人既不提出異議,也不履行,并且有隱藏、轉移、故意毀壞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低價轉讓財產的行為,致使人民法院無法執行被執行人對其享有到期債權;
3.因借用、租賃等合同關系占有被執行人的財產的人,得知人民法院欲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財產時,在未與被執行人通謀的情況下隱藏、轉移其占有、使用中的被執行人財產,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
4.對于負有執行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義務的單位的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應當追究其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責任。
(四)主觀方面的故意性
本罪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被執行人構成犯罪的主觀動機和目的并不單純是破壞法院的正常執行活動,而是占有、使用權利人的款物,拒不歸還;或者是對損害不予賠償,而侵犯了權利人的財產權利;即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法院裁判不能執行或者導致發生法院裁判不能執行的后果,并且希望這種結果的發生。
這類拒執罪在我國的法律中和實際生活中有著明確的規定,案件當事人和我國的國家工作人員串通的拒不執行判決結果、相關的當事人轉移自己的財產拒不執行的、相關工作人員有意偏袒或隱藏這類犯罪者的,都會構成拒執罪的條件,相關但是人就可以進行起訴辦理了。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在我國關于拒執罪可以追究幾次
拒執罪情節特別嚴重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土地互換糾紛怎么解決
2021-01-27警察遭人辱罵后打人怎么處理
2020-12-26抵押物擔保能否直接執行賬戶
2021-03-01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委托書由哪一方開
2021-02-17商業用地更改成居民住宅用地國家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1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遺囑公證步驟是怎樣的
2020-12-17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如何審核勞動合同,審核勞動合同要點是什么
2021-02-15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正常離職后簽了保密協議有補償金嗎
2021-01-23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保險公司怎么評估房屋補償標準
2021-02-25火災原因不明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10保險合同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5貨車報保險要資格證嗎
2021-01-05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買保險被騙怎么辦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