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作為一種不齒的行為,被社會和大多數人所鄙視。人在犯罪后要正確的面對自己的罪行,接受法律的制裁。許多人抱著僥幸心理以為能夠通過不承認自己的罪行躲過法律的制裁,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不是不承認就可以免于判決的。對于最高院不認罪判罰有哪些法律依據呢,下面箱變糾結和相關法律為大家進行詳細的講解。
一、犯罪嫌疑人不認罪的,不會影響法院依法判決。
重證據不輕信口供是我國刑法的基本原則,雖然沒有取得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口供的,但有證據證明被告人已經構成犯罪,應受刑事處罰的,法院仍根據根據其它犯罪證據對被告人進行判刑。
二、《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三條 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
證據確實、充分,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一)定罪量刑的事實都有證據證明;
(二)據以定案的證據均經法定程序查證屬實;
(三)綜合全案證據,對所認定事實已排除合理懷疑。
不認罪,是沒有判決緩刑機會的。因為判決緩刑的之一就是有悔罪表現,不認罪當然不會悔罪。
法律依據《刑法》第七十二條【適用條件】對于被判處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時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宣告緩刑,對其中不滿十八周歲的人、懷孕的婦女和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應當宣告緩刑:
(一)犯罪情節較輕;
(二)有悔罪表現;
(三)沒有再犯罪的危險;
(四)宣告緩刑對所居住社區沒有重大不良影響。
宣告緩刑,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緩刑考驗期限內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 被宣告緩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處附加刑,附加刑仍須執行。
即使犯罪嫌疑人不承認自己的罪行根據我國的相關法律如果犯罪證據確鑿。還是可以對犯罪嫌疑人的罪行進行判罰的,所以犯了罪就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了。另外還規定了不認罪是得不到減刑的機會的,這也符合我國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審理過程。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半月板損傷輕傷認定
2021-01-19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調整范圍是什么
2021-03-06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審查逮捕環節需不需要指定管轄
2020-12-06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一般合同糾紛時效為幾年
2020-12-09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雇主怎么在勞動合同上免責
2021-01-16什么情況下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1-01-10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酒后駕車保險公司需要理賠嗎
2021-03-11為父投保瞞病史 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獲法院支持
2020-11-30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有哪些監督管理要求
2021-02-08投保人虛報年齡保險公司是否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7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3-26車禍后保險公司理賠時間
2021-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