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至公安機關,上至人民法院從來都沒有任何資格無緣無故的要求我國公民必須要認罪的,有少部分犯罪嫌疑人可能通過自己的律師得知法院叫自己認罪的,法院之所以會有這種做法一般也是已經掌握了充足的證據。但是當事人有可能自己并不理解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么意思?
一、在我國法院叫認罪是什么意思?
法院主動聯系當事人的律師讓當事人認罪,可能是法院掌握了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當事人確實涉嫌犯罪。主動認罪在量刑時可以作為自首對待,可能會從輕或減輕處罰。
《刑事訴訟法》
第五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
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第五十一條 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書、人民檢察院起訴書、人民法院判決書,必須忠實于事實真象。故意隱瞞事實真象的,應當追究責任。
二、認罪了,會怎么判對量刑有什么影響?
一般而言,“認罪了,會怎么判”是指犯罪人出于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認自己已經做出某種帶有犯罪性惡劣行徑的行為。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觀方面,犯罪人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內心深處產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觀方面,犯罪人對自己的犯罪有供認不諱的客觀事實。關于“態度”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人的舉止神情;二是指人對于事情的看法和采用的行動。[1](p1320)社會心理學中“態度”的定義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盡管《現代漢語詞典》和社會心理學對“態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維度不同,但其實質一致,即“態度”由“認識”(對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評價)和“行為”(由認識引起的所預備采取的反應)兩個核心要素組成。“認罪態度”屬于“態度”范疇,它僅僅是“態度”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因此,我們不妨將“認罪”和“態度”作為邏輯起點,并結合刑事犯罪的特點,對“認罪態度”作出界定。“認罪態度”是指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之后,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之前,出于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對自己所犯罪行的認識程度和所采取的行為反應。
三、“認罪態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節的弊端
根據通說,所謂酌定量刑情節是指刑法上未明文規定的,而是從審判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量刑時靈活掌握酌情適用的情節。刑法學界在論及酌定量刑情節的范圍時,大多數的學者將其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
(1)犯罪動機;
(2)犯罪手段;
(3)實施犯罪時的環境和條件;
(4)犯罪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嚴重程度;
(5)犯罪侵犯的對象;
(6)犯罪人的一貫表現;
(7)犯罪后的態度。可見,我國傳統刑法理論以及司法實踐都將“認罪態度”納入酌定量刑情節中予以考慮,由于酌定量刑情節適用的靈活性,引發了司法實踐對“認罪態度”的模糊認識,以及“認罪態度”對量刑影響度的嚴重懸殊等一系列問題。
首先叫犯罪嫌疑人自己認罪,法庭通過這種做法可以節省司法資源,其次,當事人自己認罪了以后能夠爭取得到從輕處罰的這樣一種機會的。不過如果自己明明就沒有做過這種事情法院叫認罪的話,那可以請求更高一級的司法救濟,法院的這種做法是絕對違規的。
如何確定著作權糾紛管轄法院
丈夫欠債怎么樣能讓法院不執行妻子的房產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的程序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人故意咬傷怎么賠償
2021-02-07遺產繼承訴訟時效為多長時間
2021-01-10企業并購需要哪些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6更換駕照去車管所還是交警支隊
2020-12-14家庭暴力如何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1-23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央行新規,發微信紅包須證明"你是你"
2020-11-18物保無效人保對債務如何承擔
2020-12-02只有合同之債才能抵銷嗎
2021-03-05保姆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25農村土地糾紛怎么快速處理
2020-12-13房屋過戶去哪里辦理
2021-01-19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轉合同工前兩年的實習期算工齡嗎
2020-11-08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保險法修改可圈可點
2021-01-16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幫助別人騙保險如何定罪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