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明白“老賴”是指對于法院判決拒不執行,并且想法設法逃避判決執行的人。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對于“老賴”的賴賬行為,大家都束手無策,這也讓很多的“老賴”得以逍遙法外。但是,隨著國家法制化進程的加快與完善,對于“老賴”的賴皮行為,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相應措施,拒執罪就是專門針對“老賴”而設立的,那么,我國法律規定拒執罪可以撤回嗎?
如果判定嫌疑人涉嫌拒執罪是無法撤回的,但是對方如果執行了法院的判決,對量刑的減輕非常有幫助。以下就是有關嚴打拒執罪一些問答,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出臺拒執罪司法解釋的背景。
首先,出臺拒執罪司法解釋是司法實踐的需要。近年來,法院執行工作堅持“一性兩化”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強執行工作的強制性、規范化和信息化,為從根本上解決執行難問題打開了新局面,其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進一步加強執行工作強制性的一個重要抓手。隨著執行工作的持續發展和不斷深入,司法實踐中辦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時,在定罪量刑以及追訴程序上存在的爭議問題愈加凸顯出來,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其強制性作用的發揮,需要及時予以解決。
出臺拒執罪司法解釋也是司法形勢的需要。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關于“切實解決執行難”、“完善懲戒拒不執行生效裁判和決定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規定”的重要決定后,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了“要集中打擊拒執犯罪”的指示。2014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聯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開展了集中打擊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等犯罪行為的專項行動。
為了使中央的重要決定落到實處,使專項活動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效果,同時根據司法實踐的需要,進一步明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刑事案件法律適用問題,出臺相關司法解釋已經勢在必行。
起草制定拒執罪司法解釋的過程中,遵循了哪些原則?
起草過程中,我們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則:
一是確保相關規定符合立法精神,充分考慮與現有的立法解釋相關規定和即將出臺的《刑法修正案(九)》的內容銜接。
二是兼顧刑事審判及執行工作的規律和特點,確保解釋符合審判、執行工作實際。
三是充分體現刑罰的謙抑性和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入罪條件,明確酌情從寬處罰、酌情從重處罰情形。
拒執罪司法解釋主要規定了哪些方面的問題?
解釋全文共八條,既有對拒執罪定罪量刑的實體規定,也有對拒執罪追訴及管轄的程序規定。
實體方面,主要在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解釋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拒執罪“情節嚴重”情形的具體表現,列舉規定了三類共八項可以構成拒執罪的拒執行為;還分別規定了量刑的酌情從寬和酌情從重處罰情節。
程序方面,
一是規定了部分拒執罪案件可以按照自訴程序進行追訴。解釋明確拒執罪案件符合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條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按自訴案件立案受理;同時,按照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定,自訴人在宣判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訴,從而把拒執罪案件的追訴程序由單一的公訴程序改為公訴與自訴并行的程序。
二是規定了對拒執罪案件的一般管轄原則。明確一般情況下拒執罪案件由執行法院所在地法院審理。
符合其他“情節嚴重”情形的具體表現有哪些?
除人大常委會立法解釋中規定的四種情形外,本解釋列舉了三類八項情形可以構成拒執罪。
第一類為“經采取罰款、拘留等強制措施后仍拒不執行的”情形,比如具有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財產情況、違反限制高消費及有關消費令等拒執行為,被采取民事強制措施后仍拒不執行的,應屬情節嚴重情形;
第二類為“致使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無法執行的或者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情形,比如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執行人員進入執行現場或者聚眾哄鬧、沖擊執行現場,對執行人員進行侮辱、圍攻、扣押、毆打等致使執行工作無法進行的行為。這些行為多是“發生在法官眼皮底下”的拒執行為,且具有一定的暴力性,極大侵害了司法公信力,阻礙了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應嚴厲打擊;
第三類是致使債權人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規定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被告人在一審宣告判決前,履行全部或部分執行義務的,可以酌情從寬處罰,出于哪方面的考慮?
主要為了在打擊和懲罰拒執犯罪的同時,鼓勵被告人積極履行判決、裁定確定的法律義務,使執行案件得到實際執行。適用此規定應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予以從輕的期限為“一審宣判前”,即在一審宣判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履行執行義務的,均有機會在量刑上獲得從寬處罰。
二是履行全部或部分執行義務的,均可以從寬處罰,至于從寬的幅度,由刑事法官根據其履行義務的份額、案件具體情節等綜合考量,酌情予以從輕或者免除處罰。
規定部分拒執罪案件可以按自訴案件處理,會不會導致拒執罪的自訴案件數量激增?
首先應該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拒執罪案件都以自訴程序進行追訴,而是公訴程序與自訴程序并行;其次,進入自訴程序的拒執罪要同時滿足法律規定的兩個條件,缺一不可。即申請執行人要有證據證明:
1、負有執行義務的人拒不執行判決、裁定,侵犯了申請執行人的人身、財產權利,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2、申請執行人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對負有執行義務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法院認為符合自訴案件立案條件的予以立案審理。至于立案、審理等具體操作程序問題我們將下發通知進一步細化和明確。預計《解釋》發布后會有部分案件由公訴轉為自訴程序,具體案件數量還有待實踐去檢驗。
如何理解“一般由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審理”?
按照刑事訴訟法及其解釋的相關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法院管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及犯罪結果地,而拒執犯罪行為的主要結果就是致使判決、裁定無法執行,所以,執行法院所在地可以納入犯罪結果地范圍,由執行法院管轄合乎法律規定。
2007年“兩院一部”聯合發出通知,規定拒執犯罪案件由犯罪行為發生地司法機關管轄。實踐中,執行法院以外的其他法院對拒執行為的懲處缺乏積極性,不利于相關證據的收集和固定,不利于對拒執犯罪的追訴和打擊,因此有必要對管轄的一般原則進一步明確;同時,兼顧到拒執罪案件審判的級別管轄問題,執行法院與審理拒執罪的法院會出現不一致情況,故規定為“一般由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審理”。
本解釋與此前發布的規范性文件效力如何銜接?
《解釋》在起草過程中,已經充分考慮了與此前發布的司法解釋和規范性文件的相互銜接,基本上是對原有規定的補充和進一步細化,原有的相關規定本解釋沒有進行重復規定,仍然適用;原有的相關規定與本解釋不一致的以本解釋為準。具體說來,不一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方面:
1、關于第二條第(五)(六)(七)項拒執行為的定性。按照2007年“兩院一部”通知規定,一律以妨害公務罪處罰,本解釋則規定負有執行義務的人實施了上述行為之一,以拒執罪處罰。如果具體案件中存在與其他犯罪行為的競合、牽連等情形,以及負有執行義務人以外的其他人實施規定的相關行為構成共犯的,由刑事法官根據具體情況依法處理。
2、關于追訴程序。1998年六部委規定,將拒執罪案件規定為公訴案件,但在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后,“六部委”重新作出《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拒執罪案件是否屬于公訴案件未予明確。本解釋則規定可公訴、自訴并行。
3、關于管轄。按照2007年兩院一部通知的規定,由犯罪行為發生地法院管轄,本解釋則規定一般情況下由執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審理。
以上就是“我國法律規定拒執罪可以撤回嗎?”的詳細回答,以及一些知識點的延伸,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老賴”的存在不利于我國公民整體誠信素養的提高,所以對“老賴”的打擊力度只會越來越強,監管會越來越嚴厲。如果大家想詳細了解有關拒執罪的問題,可以和本網站的專業律師進行在線溝通。
?
申請強制執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是什么?
法院強制執行費用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征田補償標準
2020-12-04實習期懷孕了怎么辦
2021-02-11勞動法規定有年終獎嗎
2020-12-24商業秘密沒有具體約定該歸誰所有
2021-01-16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如何索賠
2021-02-20合法分居離婚的要求是什么
2021-03-15商業銀行阻礙相關機構檢查監督的要罰款嗎
2020-11-22委托擔保合同
2020-11-26顧客如果喝醉酒在超市摔倒,誰來擔責
2020-12-24給女性購房提出幾點建議
2021-03-24勞動者勞動合同變更不同意的后果
2021-03-26意外傷害保險承保范圍
2021-03-22海洋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關系人有哪些
2020-11-29人身保險合同的特別規定有哪些
2021-01-22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2-04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租的車出的單方事故保險不賠怎么辦
2020-11-23人身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如何體現的
2021-03-06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05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