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當中的任何一種違法犯罪的活動,肯定都是有犯罪主體的。但是,我國刑法當中規定的犯罪主體不包括未成年人,還有一些特殊人群的。同時犯罪主體也不僅僅限于我國的自然人,有一些犯罪主體也是比較特殊的。下面小編就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能夠成為犯罪主體的有哪些?
一、能夠成為犯罪主體的有哪些?
犯罪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依法應當負刑事責任的自然人和單位。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
二、犯罪主體包括自然人與單位
1、自然主體
自然人主體是指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某些犯罪除了要求行為人具有這兩個條件外,還必須具有特殊身份。
2、年齡
行為人應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的年齡。據青少年身心發展狀況、文化教育發展水平、智力發展程度將刑事責任年齡劃分為三個階段:
1、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負刑事責任,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這是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階段。即處于這一年齡段的人只對部分嚴重犯罪負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無論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75周歲以上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不滿16周歲,而不予處罰的,責令其家長或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時可由政府收容教養。以上規定體現對青少年犯罪是以教育為主的精神。
3、單位主體
單位主體是指實施危害社會行為并依法應負刑事責任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單位這個概念比法人更為廣泛,除法人以外還包括非法人團體。雖然單位一詞在以往我國社會生活中曾經被廣泛使用,甚至是一個使用率極高的用語,但嚴格地說它不是一個法律用語。也就是說,單位一詞并無確切的法律涵義。根據刑法第30條之規定,單位犯罪這一概念中的單位,是指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這也就是單位犯罪的主體。
在我國刑法當中規定的犯罪主體一共分為兩類,分別是自然人和單位。在自然人當中規定如果已經滿16周歲的人犯罪的話,就應該承擔刑事責任了。其實自然人犯罪主體當中也有一些是普通自然人和國家特殊人群。
網絡誹謗犯罪主體有怎樣的刑事責任
為他人提供書號出版淫穢書刊罪犯罪主體是什么?
受賄罪的主體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爭議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31職業病待遇包括哪些
2021-01-31賄選能否行政處罰
2021-01-04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離崗多久才能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7擔保人免除法律責任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10簽訂購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購房選房知道教你選購好房
2020-11-15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什么情況可以適用勞務合同
2021-01-09了解人壽保險的訴訟時效和免責事由
2021-02-13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商業車險保單系數是什么
2020-11-26人身保險理賠難嗎
2021-01-21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保險人履行對免責條款提示、明確說明義務的范圍包括哪些
2021-01-16常見的保險事故專業術語有哪些
2021-02-13保險條款解讀-家庭保險
2021-01-03土地出讓方式主要有哪些,土地出讓方式分別有哪些含義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