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群眾當家做主,公民享有表達意愿的權利,但是這要在一定法律框架下進行。有時候,公民會針對某項訴求游行,而一旦離開了法律的約束,所謂的言論自由都是片面的。我國刑法中對非法游行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那么,非法游行罪的定義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編的說法。
一、非法游行罪的定義是什么?
非法集會、游行、示威罪是指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本罪的主體為特殊主體。只有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才能成為本罪主體。所謂負責人,是指《集會游行示威法》中所規定的提交申請書在申請書中載明的負責人。所謂直接責任人員,是指負責人以外的策劃、組織、指揮集會、游行、示威的人;不服從負責人或者現場組織者的指揮,自行其是,因而直接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人,不是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不能構成本罪。
二、如何認定非法游行罪?
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是從犯罪構成的客觀性與主觀性上加以區分。雖有非法舉行集會、游行、示威的行為,但沒有拒不服從解散命令或者造成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后果的,不構成犯罪。部分人服從解散命令、部分人不服從解散命令的,對于服從解散命令的人,包括負責人,不能認定為犯罪。對于一般參加非法舉行的集會、游行、示威的人員,不宜追究刑事責任,可以進行批評教育或者給予必要的行政處分。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集會、游行、示威活動的管理制度。憲法規定集會、游行、示威是我國公民的一項重要的政治權利,國家依法保障公民對這些權利的行使。
三、對非法游行罪如何量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條:舉行集會、游行、示威,未依照法律規定申請或者申請未獲許可,或者未按照主管機關許可的起止時間、地點、路線進行,又拒不服從解散命令,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對集會、游行、示威的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員,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構成本罪的,是公民未經批準,擅自組織集會、游行,并且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破壞。法院審理案件的時候,會按照情節嚴重程度做出判決。這里需要注意,如果當事人有組織非法游行的行為,但是經過勸阻,取消游行的,并未產生嚴重影響的話,是不構成犯罪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修訂)
故意傷害罪司法解釋及刑法條文
2020對刑法修正案九解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手機在商場丟失商場有責任嗎
2020-11-08如何認定雇傭關系
2021-01-09終止租房合同須提前多久通知
2021-02-15商標侵權如何判定
2020-11-11監護人無法履行職責由誰來照顧
2020-12-01侵權糾紛可主張賠償可期待利益嗎
2021-03-25如何理解共同承攬人的連帶責任
2020-12-14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簽派遣勞務合同應該注意什么區別
2020-12-05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不足怎么辦
2021-02-26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國際鐵路聯運貨損的索賠時效和訴訟時效是多久
2021-02-16人民調解協議書的效力如何,可以反悔嗎
2021-02-19對工傷認定不服可申請仲裁嗎
2021-02-11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如何區別第三者責任強制險與責任險
2021-02-04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保險合同訂立的原則和程序
2020-12-29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案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