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會的職工,幾乎都過著月光族的生活。工資就是他們每個月盼望的東西,但是很多人對于工資稅的計算不是很清楚,這就導致很多人無法正確的預估自己的稅后工資是多少。律霸小編將在下文為您解答工資稅怎么計算的問題。
一、工資稅怎么計算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這就是說,個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與任職、受雇有關,不管其單位的資金開支渠道或以現金、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資、薪金所得項目的課稅對象。
1、適用的稅率
(1)個人所得稅根據不同的征稅項目,分別規定了三種不同的稅率:工資、薪金所得,適用7級超額累進稅率,按月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征稅。該稅率按個人月工資、薪金應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高一級為45%,最低一級為3%,共7級。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適用5級超額累進稅率。適用按年計算、分月預繳稅款的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的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劃分級距,最低一級為5%,最高一級為35%,共5級。
(3)比例稅率。對個人的稿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按次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20%的比例稅率。其中,對稿酬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并按應納稅額減征30%;對勞務報酬所得一次性收入畸高的,除按20%征稅外,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依照稅法規定計算應納稅額后再按照應納稅額加征五成;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
2、計算
征繳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原來是2000,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27日再次審議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草案維持一審時“工資、薪金所得減除費用標準從2000元提高至3500元”的規定,同時將個人所得稅第1級稅率由5%修改為3%。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
(1)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2)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
(3)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
(4)扣除標準:2008年3月份起,個稅按20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2011年9月1日起,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調整為3500元/月)
二、個人所得稅的誤區正確認識
公眾對個人所得稅費用扣除標準往往誤讀為“起征點”。
所謂免征額是在征稅對象總額中免予征稅的數額。它是按照一定標準從征稅對象總額中預先減除的數額。免征額部分不征稅,只對超過免征額部分征稅。
二者的區別是:假設數字為2000元,你當月工資是2001元,如果是免征額,2000元就免了,只就超出的1元錢繳稅,如果是起征點,則是不夠2000元的不用交稅,超出2000元的全額繳稅,即以2001元為基數繳稅。
兩者都是稅收上的一種優惠政策。所謂優惠政策,即對于某些單位或者個人的一種獎勵措施。既然是優惠,那自然不是所有納稅人都能享有的,就如對外資企業的企業所得稅的減半征收一樣。而公眾所提及的“起征點”是平等的,是所有公民都能夠享有的。顯然和優惠政策沒有任何關系。
嚴格意義上說,個人薪酬中扣除的費用,是對個人在提供勞務過程中所消耗的時間、精力等的一種補償。是你在勞動過程中放棄的其他一切所具有的價值。就和企業所得稅在計算前需扣除成本一個道理。兩個都是“費用扣除標準”的一種形式。
小編在上文為您解答了工資稅怎么計算這個問題,首先,工資稅適用的稅率是超額累進稅率。其次,小編為您提供了工資稅的計算公式。相信通過律霸小編的介紹,你對于工資稅的相關知識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的知識,請咨詢律師獲得專業解答。
績效工資什么時候發放?
最新工資支付條例全文
實習工資要交稅嗎,實習工資如何交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食物中毒一般賠償多少
2021-03-14勞動安全事故罪與他罪區別
2021-01-09借款人去世債務怎么辦
2020-12-30發生交通事故可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0-12-22交通事故調解不成功怎么辦
2020-11-21是否在保密或競業限制協議執行期
2021-02-06期待利益不予賠償該怎樣理解
2020-11-19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擅自將耕地改為林地如何處罰
2021-02-08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無故辭退員工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03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人身保險投保提示書基準內容包含哪些
2021-02-20超48小時報案保險公司不理賠
2021-01-13車險理賠時投保人有哪些義務
2021-03-02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保險對方全責如何理賠
2021-03-21意外保險理賠需要的手續有哪些
2020-12-25第三者責任保險是如何賠償的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