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社會環境存在多變性,意外事故時有發生,公民為了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會購買諸如醫療保險、商業保險以及醫療保險等。對于勞動者來說,購買比例較高的是失業保險以及勞動保險,相關單位為了規范勞動保險的購買,制定了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實施細則修正草案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六日勞動部公布試行)
第一章 關于實施范圍的規定
第一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以下簡稱勞動保險條例)第二條甲款關于“有工人職員100人以上”的規定,系指工廠、礦場本身的工人職員人數而言,其業務管理機關及附屬單位人數不包括在內。在計算人數時,應包括工資制、供給制人員及學徒、臨時工(臨時性的建筑工人及搬運工人除外)、試用人員在內。
第二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其業務管理機關與附屬單位,應與企業同時實行勞動保險條例。“業務管理機關”系指其全部經費由業務收入或基本建設費或事業費內開支的機構而言。“附屬單位”系指企業中所附設的有關業務及職工文化教育、福利等機構而言。
第三條 凡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附屬單位內工作的工人職員及工會的工作人員,不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工資者,其生育假期工資、病傷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由支付工資的單位付給,支付工資的單位應按各該單位工人職員的工資總額3%繳納勞動保險金(原在企業工作的工會基層委員會脫離生產的委員,其勞動保險金可以免繳),交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一并繳納。工人職員及工會的工作人員醫療期間的醫藥費用,按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四條 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中的供給制人員,仍應按供給制的規定辦理,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廠礦企業的武裝警衛人員,如系屬于人民解放軍建制的現役軍人,仍應享受人民解放軍的各種待遇,不適用勞動保險條例。
第五條 不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企業訂立勞動保險集體合同時,應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的精神,及本企業、本產業或本行業的實際情況協商簽訂,并報請所在地勞動行政機關批準實行。集體合同中所規定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二章 關于工資總額的規定
第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第八條的規定,繳納勞動保險金時,工資總額的計算,應依照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關于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辦理。
第三章 關于勞動保險待遇計算標準的規定
第七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日或按月計算者,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每日或每月所得工資為計算標準。
第八條 工人職員的工資按件計算者,享受勞動保險待遇時,如按本人工資計算,均以該工人職員最近三個月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如全部工作時間不滿三個月者,應以該工人職員實際工作日的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但病傷假期在七日以內者,得以上月份每日平均工資為計算標準。
第九條 領取因工殘廢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或死亡時,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領取以本人工資為計算標準的撫恤費、救濟費或補助費時,其本人工資,應將所得工資與因工殘廢補助費合并計算。
第十條 學徒的本人工資低于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者,以本人工資計算勞動保險費時,應改按該企業普通工人的最低工資計算,但其所得的勞動保險費,不得超過本人工資。
第四章 關于因工負傷、殘廢、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十一條 工人職員在下列情況下負傷、殘廢或死亡時,應享受因工負傷、殘廢或死亡的待遇:
一、由于執行日常工作以及執行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臨時指定或同意的工作;
二、在緊急情況下未經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指定而從事與企業有利的工作;
三、由于從事發明或技術改進的工作。
關于因工或非因工的確定,由工會小組據實報告工會基層委員會勞動保險委員會(以下簡稱勞動保險委員會)審查確定后,報請工會基層委員會通知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工人職員本人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如有不同意見時,應報請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迅速處理,但在未處理以前,應按工會基層委員會的通知辦理。
第十二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丙款規定的殘廢審查委員會,應在市工會組織或產業工會地方組織領導下建立之,其人選由上述工會組織,勞動行政機關及衛生行政機關的代表三人至七人組成,以市工會組織或產業工會地方組織的代表為召集人,殘廢的工人職員所屬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的代表及主治醫師得列席會議。只有個別企業實行勞動保險條例的地方,不組織殘廢審查委員會,由該企業勞動保險委員會代行其職權。殘廢審查委員會的職權如下:
一、確定殘廢工人職員的殘廢狀況;
二、每六個月檢查殘廢者的殘廢狀況一次,以確定其殘廢狀況有無變更,但殘廢者請求審查殘廢狀況時,得隨時審查之。
第十三條 因工殘廢部分喪失勞動力尚能工作的工人職員,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乙款三項規定應領的因工殘廢補助費,按其殘廢后工資減少的數額付給:工資減少百分之十一至二十者,其因工殘廢補助費為殘廢前本人工資百分之十;工資減少百分之二十一至三十者,為殘廢前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工資減少百分之三十以上者,一律補助殘廢前本人工資百分之三十。
第十四條 工人職員因工負傷在該企業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中西醫師或轉送之醫院醫療終結后,必需安裝假腿、假手、鑲牙、補眼者,其所需費用,完全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五條 工人職員因工殘廢部分喪失勞動力仍繼續工作者,再次非因工殘廢仍能工作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二條乙款三項規定應領的因工殘廢補助費,應繼續付給。再次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不能工作而退職時,應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丙款規定的待遇辦理。
第五章 關于疾病、非因工負傷、非因工殘廢待遇的規定
第十六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在六個月以內者,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應由該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下列標準支付病傷假期工資:本企業工齡不滿二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已滿二年不滿四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已滿四年不滿六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八十;已滿六年不滿八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九十;已滿八年及八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一百。
第十七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停止工作連續醫療期間超過六個月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乙款的規定,病傷假期工資停發,改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其標準如下:本企業工齡不滿一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四十;已滿一年未滿三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三年及三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此項救濟費付至能工作或確定為殘廢或死亡時止。
第十八條 工人職員的本人工資低于該企業的平均工資者,領取疾病或非因 工負傷救濟費時,如其所得救濟費數額低于該企業的平均工資百分之四十,應按平均工資百分之四十發給,但不得高于本人工資。
第十九條 工人職員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而退職者及退職養老者,本人仍得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三條甲款的規定,繼續享受疾病醫療待遇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終結,確定為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除領取非因工殘廢救濟費、本人死亡時的喪葬補助費及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外,其他勞動保險待遇應停止享受。
第二十一條 工人職員疾病或非因工負傷需要停止工作醫療者,須經負責醫療機關提出證明,如當時無法取得上項證明,須由工會小組長或小組勞動保險干事證明,始得享受勞動保險待遇。病愈復工時,應取得負責醫療機關提出能工作的證明。
第六章 關于死亡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二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或因工殘廢退職后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甲款的規定,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三個月作為喪葬費,并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每月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五;二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四十;三人或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供養條件見第十一章的規定)。
第二十三條 工人職員因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退職養老后死亡時或非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退職后死亡時,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四條乙款的規定,除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二個月作為喪葬補助費外,并按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直系親屬一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六個月;二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九個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十二個月。
第二十四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或因工殘廢完全喪失勞動力,其供養直系親屬具有工作能力而該企業需人工作時,行政方面或資方應盡先錄用;受其供養的子、女、弟、妹有入該企業所辦學校就讀的權利。
第二十五條 全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在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其共同供養的直系親屬死亡時,喪葬補助費應由其中一人領取,不得重領。
第七章 關于養老待遇的規定
第二十六條 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應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退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未滿十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已滿十年未滿十五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付至死亡時止。
第二十七條 合于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養老規定的工人職員,因企業需要留其繼續工作者,除工資照發外,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在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不滿十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十;已滿十年不滿十五年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十五;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付給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
第二十八條 領取在職養老補助費的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其在職養老補助費,不應計算在本人工資之內。
第二十九條 工人職員如曾從事井下礦工或固定在華氏三十二度以下低溫工作場所或華氏一百度以上高溫工作場所的工作時間,前后合計達十年,或直接從事鉛、汞、砒、磷、酸及其他化學、兵工工業的有害身體健康工作時間,前后合計達八年,現雖未從事上述各項工作,仍得按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丙、丁兩款的規定,享受退職養老待遇。
第三十條 工人職員在該企業實行勞動保險后,由于年老力衰調動工作,其工資降低至該企業的平均工資以下者,在退職養老時,其退職養老補助費,應按該企業的平均工資計算。
第八章 關于生育待遇的規定
第三十一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產假(不論正產或小產),應包括星期日及法定假日在內,不再補假。
第三十二條 女工人女職員或男工人男職員之妻生育,如系雙生或多生時,其生育補助費應按其所生子女人數,每人發給八萬元。
第三十三條 夫妻同在一個或分別在兩個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者,生育補助費應由妻領取,其夫不得重領。
第三十四條 女工人女職員懷孕不滿七個月小產的產假,為三十日以內,但最少應為二十日。
第三十五條 女工人女職員生育,如該企業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醫師無法接生時,其接生費用,亦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九章 關于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
第三十六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的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其勞動保險待遇暫定為下列各項:
一、因工負傷醫療期間待遇與一般工人職員同。因工負傷醫療終結,確定為殘廢后完全喪失勞動力而退職者,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因工殘廢撫恤費,其數額為本人工資十二個月;部分喪失勞動力尚能工作者,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分配適當工作。
二、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的醫療期間以三個月為限,其醫療待遇與一般工人職員同。停工醫療期間,在三個月以內者,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按月發給病傷假期工資,其數額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五十;滿三個月尚未痊愈者,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本人工資三個月的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救濟費。
三、因工死亡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喪葬費,其數額為本企業的平均工資三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其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發給本人工資六個月;二人者,發給本人工資九個月;三人或三人以上者,發給本人工資十二個月。
四、疾病或非因工負傷死亡時,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付給喪葬補助費,其數額為本企業的平均工資兩個月;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一次付給供養直系親屬救濟費,其數額為本人工資三個月。
五、懷孕及生育的女工人女職員,其懷孕檢查費、接生費、生育補助費及生育假期與一般女工人女職員同;產假期間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發給產假工資,其數額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
第三十七條 在本細則公布前,各企業或所屬產業或行業原定有關臨時工、季節工及試用人員勞動保險待遇的標準高于本細則第三十六條的規定者,可仍按原規定支付。
第十章 關于工齡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 一般工齡系指工人職員以工資收入為生活資料之全部或主要來源的工作時間而言。在計算一般工齡時,應包括本企業工齡在內。
第三十九條 本企業工齡應以工人職員在本企業連續工作的時間計算之,如曾離職,應自最后一次回本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第四十條 轉入企業工作的專門從事革命工作者及革命軍人,其從事革命工作的年限及軍齡,均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
第四十一條 凡工人職員在敵偽及國民黨反動統治時期,、其從事該項職務的時間,一律不作工齡計算。
第四十二條 凡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被剝奪政治權利期間,不作工齡計算。因反革命罪行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本企業工齡,應自恢復政治權利之日算起;因其他犯罪行為而被剝奪政治權利者,其被剝奪政治權利前與恢復政治權利后的本企業工齡,應合并計算。
第四十三條 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五條丙、丁兩款關于折算一般工齡及本企業工齡的規定,在計算各項勞動保險待遇時,均同樣適用。
第四十四條 學徒在本企業學習期間,應作本企業工齡計算,臨時工、試用人員轉為正式工人職員時,其本企業工齡,應自入該企業工作之日算起。
第十一章 關于供養直系親屬的規定
第四十五條 工人職員的直系親屬。其主要生活來源,系依靠工人職員供給,并合于下列各款規定之一者,均得列為該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享受勞動保險待遇。
第四十六條 工人職員自幼依靠他人撫養長大,現撫養人男年滿六十歲或完全喪失勞動力,女未從事有報酬的工作,須依靠工人職員本人供養且共同居住者,得以供養直系親屬論。
第四十七條 工人職員因工死亡后,其遺腹子得列為供養直系親屬。
第四十八條 工人職員的供養直系親屬,如不與工人職員同在一處居住,須取得其所在地政府機關證明,確系依靠工人職員供養,方得列為供養直系親屬。
第十二章 關于醫療機構的規定
第四十九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已設立醫療機構者,應根據必要與可能的情況,充實設備,并應建立健全制度;未設立醫療機構者,應單獨或聯合設立醫療所或醫院;如因條件限制不能設立,應有特約醫院或特約中西醫師,為病傷工人職員負責醫治。所有有關醫療所、醫院、特約醫院、特約中西醫師的一切費用,均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負擔。
第十三章 關于療養所、業余療養所、托兒所的規定
第五十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應根據工人職員的需要及企業經濟情況,單獨或聯合其他企業設立療養所、業余療養所、營養食堂。
第五十一條 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的女工人女職員,有四周歲以內的子女二十人以上,工會基層委員會與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協商單獨或聯合其他企業設立托兒所(如尚未具備設立托兒所條件,而有哺乳嬰兒五個以上須設立哺乳室)。
第十四章 關于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規定
第五十二條 合于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職員因工死亡時,其供養直系親屬撫恤費,依下列規定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其供養直系親屬一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三十;二人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四十五;三人及三人以上者,為死者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此項撫恤費付至受供養者失去受供養的條件時止。
第五十三條 合于勞動保險條例第十九條的規定,享受優異勞動保險待遇的工人職員退職養老時,按月付給退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未滿十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六十;已滿十年未滿十五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七十;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八十。此項補助費付至死亡時止。合于養老規定的工人職員,因企業工作需要,留其繼續工作時,除工資照發外,另由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按月付給在職養老補助費:本企業工齡已滿五年未滿十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已滿十年未滿十五年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二十五;已滿十五年及十五年以上者,為本人工資百分之三十。此項補助費付至退職養老或死亡時止。
第十五章 關于勞動保險各項費用申請與支付手續的規定
第五十四條 凡在勞動保險基金項下支付的各項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均由工人職員或供養直系親屬向勞動保險委員會申請領取。
第五十五條 勞動保險委員會付給的撫恤費、補助費、救濟費,按月付給者,至遲應于每月月底付給,如領款人不在當地居住,勞動保險委員會可按季度付給(三個月付一次)。一次發給者,至遲應于批準后五日內發給。
第五十六條 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病傷、生育假期工資及因工死亡喪葬費,于每月發放后,應將領款人姓名、支付標準、支付金額按費別造表,送交勞動保險委員會備查。
第五十七條 因工死亡喪葬費、非因工死亡喪葬補助費,由死者供養直系親屬或直系親屬申請領取,如無上述親屬或親屬不在當地,得由工會基層委員會代為領取,負責辦理喪葬事宜。
第五十八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如遷移至其他地區,其不能隨企業遷移的工人職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由省市工會或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在調劑金中繼續支付。
第五十九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歇業時,其工人職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由省市工會或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在調劑金中繼續支付,工人職員病傷尚未痊愈者,應在歇業時,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與工會基層委員會協商處理之。
第六十條 凡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如經轉讓、改組或合并,其全部勞動保險業務,應由接辦者繼續辦理,所有對工人職員應繼續支付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不得中止付給。
第六十一條 領取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的工人職員或供養直系親屬,如被剝奪政治權利,應即停止發給,政治權利恢復時,經其本人提出證明,送請勞動保險委員會批準,仍得繼續領取,但停發期間的勞動保險待遇,不予補發。
第六十二條如在調用途中發生病、傷、殘廢或死亡時,應由調用企業按照勞動保險條例的規定辦理。至于由已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調到未實行勞動保險的企業內工作時,其有關勞動保險待遇事項,應按調用單位的現有規定辦理。
第六十三條 工人職員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對勞動保險待遇的決定、核算及支付,與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勞動保險委員會有不同意見時,可提請上級工會組織處理,或向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提出申訴。
第六十四條 領取各項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的工人職員或其供養直系親屬,如其領取條件有變更或失去領取條件時,應即報告勞動保險委員會,如有虛報匿報情形時,經查出后,勞動保險委員會得按情節輕重,給以公開批評或停止享受各項勞動保險待遇的權利一個月至三個月,并追還匿報虛報所領取的金額。
第六十五條 凡按月領取的撫恤費、補助費與救濟費的計算標準有變動時,由勞動保險委員會在領取證上批注;其種類有變更時,將原領取證交回注銷,并由申請人另填申請書申請之。
第十六章 關于勞動保險金保管收支的規定
第六十六條 屬于鐵路、郵電、兵工及海員工會全國委員會的工會基層委員會,每月應將勞動保險基金的剩余部分,轉入各該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戶內,作為調劑金。
第六十七條 凡掌管調劑金的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如授權其地方組織掌管調劑金調用時,應根據各該產業的具體情況,制定詳細辦法,報告中華全國總工會及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備案。
第六十八條 滯納金由工會基層委員會轉入勞動保險基金項下,其用途與勞動保險基金同。
第六十九條 各企業會計部門,應依照勞動保險基金會計制度的規定,單獨設立賬簿,記載勞動保險基金的收支事項。此項工作,由企業會計部門辦理,并對勞動保險委員會負責。
第七十條 各企業在開始實行勞動保險時,工會基層委員會,應按該企業實有人數,報告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或省、市工會組織,并編制勞動保險登記卡片印制費預算,報請中華全國總工會核發,由勞動保險總基金內支付。
第十七章 關于勞動保險業務的監督與檢查的規定
第七十一條 各大行政區工會組織,每三個月向所在地大行政區勞動行政機關、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及中華全國總工會報送的勞動保險基金收支報告,應按季度編造。
第七十二條 經費審查委員會對于勞動保險基金收支賬目,有隨時審查之權,發現錯誤,可立即提出意見,企業的會計部門或勞動保險委員會應迅速答復或改正。
第七十三條 工人職員對勞動保險基金的收支及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各項勞動保險費用,發現疑問或錯誤時,可報告工會基層委員會處理,如情節重大,得越級報告上級工會組織或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處理之。
第七十四條 各企業會計部門,應按月編造由企業行政方面或資方直接支付的勞動保險費用月報表,送經費審查委員會審查后,報請工會基層委員會核轉省、市工會組織和產業工會全國委員會及當地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
第七十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對所轄地區內各企業的行政方面或資方及各級工會組織的勞動保險業務,應根據勞動保險條例第三十條的規定,實施監督與檢查,并得隨時檢查各企業實施勞動保險的狀況,調閱有關勞動保險的各項賬冊、報表及其他有關文件。
第十八章 附 則
第七十六條 合于勞動保險條例第二條規定的企業,應由其工會基層委員會與行政方面或資方,聯名向當地省、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申請實行勞動保險經登記核準后,由工會基層委員會用書面報告上級工會組織逐級轉報中華全國總工會備案。
第七十七條 各省、市人民政府勞動行政機關,應將各該地區業經批準實行 勞動保險的企業,報告上級勞動行政機關逐級轉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備案。
第七十八條 勞動保險條例所稱“省、市工會”的市,系指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大行政區行政委員會直轄市及省人民政府直轄市而言。
第七十九條 本細則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公布施行,如有未盡事宜,得由中央人民政府勞動部隨時補充修改之。
凡是施行事業保險的企業,都是需要施行勞動保險的。若職員因在工作過程中,意外傷殘,或者是死亡的,可以得到適當的補償。
社會保險法實施細則
保險公司在交通事故訴訟中處于什么地位?
保險詐騙罪的數額標準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機動車交通事故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1-02-20原始股每年都能分紅嗎
2020-11-17一般侵權責任采過錯原則歸責嗎
2021-02-17臨時工工傷如何賠償打官司
2020-11-23婚姻的自主權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020-12-11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召開方式進行規定
2021-01-20破產和解的積極意義有哪些
2020-12-05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法院強制措施是否影響征信
2020-11-23土地承包合同糾紛是否適用訴訟時效
2021-01-05業主要求罷免業主委員會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7房屋中介有權收取中介費嗎
2020-12-04政府非法拆遷怎么處罰
2020-12-18試用期離職是否受競業限制
2021-02-23轉正后可以被辭退嗎
2021-03-12如何理解定期壽險
2021-01-14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車上責任險案例
2020-11-21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限起算時點
2021-02-24保險業非法集資的形式有哪些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