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在新聞或者身邊見到,大批的農民工,因為沒有拿到自己的工資,而引發的一系列問題,民工在討薪的時候,一方面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屬于社會的弱勢群體,另一方面對國家的基本法律意識又不太清楚,往往會比較吃虧,其實民工維權途徑是很多的,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小編整理的資料。
民工維權途徑主要有哪些?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可通過多種程序解決:
根據《勞動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的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后,可按照以下幾個程序解決:
(1)雙方自行協商解決。當事人在自愿的基礎上進行協商,達成協議。
(2)調解程序。不愿雙方自行協商或達不成協議的,雙方可自愿申請企業調解委員會調解,對調解達成的協議自覺履行。調解不成的可申請仲裁。當事人也可直接申請仲裁。
(3)投訴。勞動者在權益受到用人單位或非法職業中介機構等侵害時,可以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
根據《勞動法》、《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等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行為,有權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舉報。
勞動者對因同一事由引起的集體投訴,投訴人可推薦代表投訴。投訴應當由投訴人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遞交投訴文書。書寫投訴文書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投訴,由勞動保障監察機構進行筆錄,并由投訴人簽字。
(4)行政復議。勞動者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
根據《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規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部門或具有行政職能的機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可以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
(5)仲裁程序。當事人一方或雙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庭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不成的,作出裁決。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調解書或裁決書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該程序是人民法院處理勞動爭議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說,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沒有經過仲裁程序的勞動爭議案件。
(6)法院審判程序。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將對方當事人作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審理,實行兩審終審制。法院審判程序是勞動爭議處理的最終程序。
農民工作為為社會的弱勢群體,他們付出的勞動是比較多的,掙的每一份錢都是血汗錢。當碰到了不良商家,民工沒有辦法維護自己利益的時候,上述資料對民工維權途徑作了解釋。大家在維權的時候,一定要冷靜,國家的有關部門和相關法律法規,對民工維權都是有極大的支持的。
拖欠農民工工資會判刑嗎
農民工要交多少工資稅
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暫行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繼承的訴訟時效如何計算
2021-02-10期待利益要具備什么條件
2021-02-08質押權人是否可以使用質押物
2021-03-10遭受家庭暴力 應學會理性自救
2020-12-19交通事故調解書范本
2021-02-23離婚財產保全怎么解除保
2021-02-13很少盡贍養義務能分撫恤金嗎
2021-02-26消費合同多久生效
2021-03-01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勞務派遣處理勞動合同爭議
2020-12-12試用期沒有7天不給工資是否合法
2020-12-18法院仲裁派遣工資流程是什么
2021-01-01壽險理賠有哪些流程
2021-03-17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夫妻財產分割:人身保險合同權益的分割
2021-01-29保證續保條款是什么
2021-02-09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保險受益權的喪失與保險合同的解除
2021-02-16增強保險監管手段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