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南山區律師 ? 鄒平縣律師 ? 姑蘇區律師 ? 鹽湖區律師 ? 冷水江市律師 ? 蓬溪縣律師 ? 隆昌縣律師 ??
西安對五險一金的補繳的方法做了一些詳細的介紹,如果以個人名義繳納的則不能補繳,只有以單位名義才能進行補繳,還有西安市度對五險一金的上下限和繳費比例做了一些調整,西安五險一金繳納比例是多少呢?下面就讓律霸的小編為您解答。
一、西安五險一金繳納比例
1、年度西安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
從西安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的《西安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關于調整2014年度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的通知》得知,2014年度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最高限額原則上不超過2013年西安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 的三倍;單位和職工繳存比例分別不低于5%,原則上不高于12%。采取提高單位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方式發放職工住房補貼的,應當在個人賬戶中予以注明。
2、西安社會保險繳費比例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0%,個人8%;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7%,個人2%(大額醫療保險8元/人.月,其中:單位繳納80%,個人繳納20%);
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單位2%,個人1%;
工傷保險繳費比例:根據單位所屬行業風險程度實行差別費率0.5%-2%,個人不用繳費;
生育保險繳費比例:單位0.5%,個人不用繳費。
二、西安“五險一金”補繳辦法
五險一金以個人名義參保的,漏繳不能夠進行補繳,只有是單位原因造成的漏繳才能夠進行補繳,并且補繳五險。單位沒有做申報(沒有給開戶)的只能補繳養老(工傷及生育保險屬于“當期交納當期享受”的險種,不存在補交和轉移的問題),勞動者離職后,通常按照如下方法處理:
1、養老保險是可以中斷的,中間中斷無所謂,最后是累計年限的。辦理轉移手續:在原單位打出轉移單,交給新單位繼續繳納即可。
2、醫療保險:勞動者離職之后到新城市就業,即可加入當地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就業地社保經辦機構將通知原就業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轉移手續,勞動者不再享受原就業地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原就業地在中止參保手續的同時出具參保憑證備查。同時,個人賬戶余額通過保險經辦機構轉移。在新就業地參保醫療保險時提供足夠真實的參保信息,所有醫療保險關系轉移的事情都不用再費心。
3、失業保險:在職職工在本省內或向外省遷移,應到受理其原單位失業保險業務的經辦機構辦理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手續。由經辦機構出具職工參保及繳費情況證明,職工憑此證明到遷入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接續失業保險關系,不需轉移資金。
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在本省內跨統籌地區轉移的,由遷出地經辦機構出具證明,失業人員憑證明和《職工失業保險手冊》到遷入地經辦機構接續失業保險關系,并按遷入地標準領取失業保險金,不需劃轉資金。失業人員跨省遷移的,由遷出地經辦機構出具證明,并劃轉所需資金,失業人員憑證明和資金劃轉手續到遷入地經辦機構接續失業保險關系。
4、工傷及生育保險屬于“當期交納當期享受”的險種,并不存在補繳和轉移的問題。
5、住房公積金類似于存款,無所謂斷檔。比如工資3000元,單位給交300,勞動者扣除300,勞動者每月公積金賬戶應該有600,符合提前條件只能一年取一次,要去原單位所在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提取。可以自取或委托單位取。轉移手續:先在新單位開帳號,拿帳號給原單位,讓原單位把原來帳號的錢轉入新帳號。
綜上所述,就是小編對西安五險一金繳納比例這個問題的介紹。西安五險一金繳納比例稍微提高了單位的繳納比例,并且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不需要個人繳費的。勞動者離職后也是可以補繳的,養老保險是可以中斷的,但是住房公積金類似于存款,是不會中斷的。
員工的五險一金指什么
公務員五險一金包括什么?
常熟五險一金繳納比例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重大交通事故處理手續有哪些
2021-01-24借條法院起訴流程有哪些
2021-01-24代寫遺囑有什么規定
2021-02-25男子只辦婚禮沒登記,婚姻是否有效
2020-12-25法律有無規定父母包辦婚姻怎么辦
2021-01-17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物品罪如何定罪量刑
2020-12-02合同內服務到期沒履行怎么辦
2021-03-06出租人您清楚自己的責任和權利嗎?
2021-03-11房地產中介機構的設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09什么是房產調查
2020-11-29企業要求合同變更,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0-11-25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如何終止勞動合同
2020-12-26勞動安全衛生的定義,勞動安全風險有什么
2020-12-25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風險及損失案例解析
2020-11-28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論保險合同的無效──從世都百貨退保風波說起
2020-12-29車險理賠過期責任究竟在誰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