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刑法中,殺人也細分為很多不同的犯罪類型,根據行為人主觀意識的不同,可能承擔的相應的責任也不相同。那么究竟這些罪名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呢?律霸小編整理了有關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區(qū)別的相關資料,詳細請看下文。
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的區(qū)別,據司法實踐經驗,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
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是行為人已經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但憑借一定的自認為能夠避免他人死亡的結果發(fā)生的因素,如行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術、經驗、知識、體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為預防措施,以及客觀條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輕信他人死亡的結果不會發(fā)生,以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最終發(fā)生了。
間接故意殺人,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但對這種結果的發(fā)生采取聽之任之、有意放任的態(tài)度,從而導致他人死亡的行為,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的相似點在于:兩者都發(fā)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行為人都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他人死亡的結果,且都不希望這種結果發(fā)生。
兩者的顯著區(qū)別在于:
(一)在認識因素上,對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主觀估計不同。
二者雖然都是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間接故意殺人中行為人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并未發(fā)生錯誤的認識和估計,因而在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即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情況下,行為人的主觀認識與客觀結果之間并未發(fā)生錯誤,主觀與客觀是一致的;而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中,行為人和主觀上認為,由于他的出身能力、技術、經驗利及些外部條件,實施行為時,他人死亡的結果可以避免,即對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的客觀事實發(fā)生了錯誤認識,在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情況下,其主觀與客觀是不一致的。
(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區(qū)別。
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與間接故意殺人中的行為人雖然都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fā)生,但深入考察,二者對他人死亡結果的態(tài)度是有明顯差別的。間接故意殺人的行為雖然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fā)生,但是對于他人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并不持有反對態(tài)度,而是聽之任之。過于自信的過失致人死亡罪中,行為人不僅不希望他人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同時也不放任這結果發(fā)生,而是希望這種結果不要發(fā)生,希望避免這種結果發(fā)生,即排斥、反對他人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在預見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發(fā)生他人死亡結果情況下、行為人仍然相信能夠避免危害結果的發(fā)生,并因而實施了該種行為,
二、過失致人死亡罪同“誤殺”的故意殺人行為
過失致人死亡罪的構成要求的是行為人對其行為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存有過失心理態(tài)度。在司法實踐中,不應將行為人在故意殺人中因打擊錯誤誤殺其“針對對象”(即行為人追求的殺害對象)以外之人的行為認定為過失的致人死亡罪。
三、不作為致人死亡行為的定性
不作為致人死亡不僅可以成立故意殺人罪,而且也可以成立過失致人死亡罪。區(qū)分這兩者的關鍵在于,行為人對其不作為行為導致他人死亡的結果是否具有故意心態(tài),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在司法實踐中,尤其要注意這樣一種情況,即:行為人先前意外地或過失地導致了他人死亡的危險,行為人能搶救而不搶救,放任他人死亡結果發(fā)生的,對行為人不應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定性,更不能認為是意外事件而認定行為人無罪,而應對其以間接故意殺人罪追究刑事責任。其次,再從犯罪客觀方面來看,出于被告人的傷害行為造成了被害人可能死亡的危險狀態(tài)時,被告人就負有防止這種危害結果發(fā)生的特定義務,但他基于上述心理因素,不僅不采取積極的搶救措施,反而一聲不吭甚至一走了之,從而導致了被害人因貽誤搶救時間而死亡。
四、過失致人死亡后,行為人為逃避罪責又將尸體誤為活人加以“殺害”以滅口的行為的定性
過失致人死亡后,行為人為逃避罪責又將尸體誤為活人加以“殺害”以滅口的行為,不應只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殺人罪一罪,而應對行為人以過失致人死亡罪和故意殺人罪 (對象不能犯未遂)定罪,實行數罪并罰。
以上就是過失致人死亡罪與間接故意殺人罪區(qū)別的相關資料,相信大家已經了解他們的區(qū)別了,在實踐過程中,對過失致人死亡罪的處罰可能要比間接故意殺人罪要輕一些。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可以咨詢律霸的專業(yè)律師。
故意殺人罪具體量刑是怎樣的
有間接故意殺人罪未遂嗎?故意殺人既遂與未遂怎么區(qū)分?
間接故意殺人怎么處罰,間接故意殺人罪要判多少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法學學士學位,現執(zhí)業(yè)于湖北省規(guī)模最大之一的北京盈科(武漢)律師事務所,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湖北省律師協會會員,法律援助中心律師。自從事法律工作以來,始終秉持“專業(yè)、專一、專情,為您的事而?!钡膱?zhí)業(yè)理念,以深厚的法學功底為依托,以豐富的辦案經驗為拐杖,以當事人最大利益為導向,為當事人提供辦案最專業(yè),服務最美好,最優(yōu)質的法律服務。執(zhí)業(yè)以來以專業(yè)化、品牌化、團隊化為發(fā)展方向,致力于致力于勞動、人損、建設工程領域的理論和實務研究,并辦理了大量的勞動爭議、人損、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為當事人提供了全方位專業(yè)法律支持,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以誠信、責任的品質提供專業(yè)、高效的服務,獲得了當事人的信賴和好評!
什么是派遣工,勞務派遣員工和正式工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0-12-12誰有權查處有關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
2020-11-15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規(guī)則有哪些
2021-02-13雇傭關系與承攬關系的區(qū)別是什么
2021-01-29不是上市公司能進行股權融資嗎
2021-02-12這些關于欠條,借條,收條的法律常識你必須了解
2021-01-19訂婚了對方想退婚怎么辦
2021-02-22侵權糾紛法院管轄法院
2020-12-31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倉單交付的后果是什么
2020-12-09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哺乳期終止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3-15解除勞動合同后多久能取公積金
2020-12-01競業(yè)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勞動合同和退休返聘合同有什么區(qū)別
2020-11-22實習期可以直接離職嗎
2021-03-06投保時注意事項及須知事項有哪些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