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對侵占罪的規定當中可以知道,拒不交出或拒不退還是侵占罪的必備要件。因為侵占罪屬于親告罪,告訴之后才會進行處理。因此,大家有必要了解侵占罪是怎樣認定的。接下來,就讓律霸小編為您做詳細分析吧。
(一)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的前提條件:權利人的請求。
所謂拒不退還、拒不交出,“拒”從其字面意義來看,就是拒絕,拒絕的來源應自對方的請求,即拒絕必有請求。權利人的請求返還或交出的行為應當作為認定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的前提條件,即一般情況下,倘若沒有權利人的請求行為即不能認定行為人“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
一般情況下,權利人均可自由地行使權利,但在司法實踐中存在權利人明知侵占人是誰,侵占行為人以侵占財產為目的,攜帶財產逃匿而使權利人無法行使請求權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為保護權利人的權利,應當視為權利人已作請求,即只要存在侵占行為人侵占財產逃匿情形的即成立拒不退還或交出,權利人無須向侵占行為人行使請求權。
(二)拒不退還、拒不交出必須是侵占行為人作出的,這是本罪的必備要件
1、拒不退還、拒不交出行為的主體是侵占行為人,即接受請求的對象,一般是侵占行為人,特殊情形下,侵占實際控制人亦可構成共犯。其他人即或與侵占行為人相關聯的人作出拒不退還或拒不交出的意思表示均不構成本罪。
2、拒不退還、拒不交出是能為而不為。即侵占行為人有能力作出退還或交出財物的行為,卻以侵占財產為目的而未為之。倘若行為人未作出歸還的行為,如客觀上侵占他人財產,卻因生病等原因而不能退還或交出,雖經權利人請求,亦不構成“拒不退還、拒不交出”。但若將侵占財產用于揮霍、浪費而無法歸還的,亦應認定為能為而不為,因為侵占行為人對揮霍行為可以控制。
3、拒不退還的形式,可以是明示的方法,亦可是默示的方法。這種拒不返還或交出可以直接向權利人作出不予退還或交出,亦可表現為表面答應退還或交出,而實際上不予退還或交出,或根本不向請求人表示而不予退還或交出。這里的不要求“拒不退還”、“拒不交出”直接向權利人作出,只要求侵占行為人的客觀行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目的即可。
(三)侵占罪的數額問題
根據刑法規定,行為人侵占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或者遺忘物、埋藏物的,只有在數額較大的情況下才構成侵占罪。而“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刑法和司法解釋均未予明確。司法實踐中,司法機關普遍比照盜竊罪的數額標準,而最高人民法院對盜竊罪的“數額較”、“數額巨大”規定了一個浮動的數額,授權各省高級人民法院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在浮動數額范圍內制定具體數額,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對盜竊罪數額較大規定為一千元以上,數額巨大為一萬元以上。
(四)侵占罪中的其他嚴重情節
侵占罪中的“其他嚴重情節”,刑法和司法解釋都沒有做出具體規定,學者們的觀點也不相一致。目前,被司法機關接受的是周道鸞、張軍的觀點,認為“其他嚴重情節”是指侵占數額達到了數額較大以上并具有以下情節:
第一,侵占殘疾人、孤寡老人、喪失勞動能力人的財物;
第二,侵占他人重要生活資料或生產資料;
第三,侵占他人財物行為引起他人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勸阻仍拒不交出財物;
第四,將侵占財物肆意揮霍,造成他人重大損失的;
第五,造成特別嚴重后果或者有其他惡劣情節的。
(五)“數額較大”、“數額巨大”僅是決定侵占罪處罰輕重的主要依據,而不是唯一標準。
因此在處罰侵占罪時,既要堅持以侵占罪數額為主要依據,又不忽視其他情節因素,如犯罪動機、目的、犯罪手段、方法等,才能真正貫徹好罪刑相適應的原則。
由于刑法將侵占罪規定為自訴案件,所以,侵占案件的被害人需要自行收集證據,然后向法院提起訴訟。但是我們都知道法院對訴訟證據有很高的要求,證據材料不僅要能證明案件事實,還要來源合法。因此,被害人最好按照律霸網站的專業辯護律師的建議進行證據收集工作。
侵占罪立案標準是怎樣的
侵占罪刑事自訴狀范文
怎樣才構成侵占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征地流程有哪些
2021-03-20法律顧問聘用流程有哪些
2021-02-15董事可以兼任總經理嗎
2021-01-11車禍評殘九級怎么賠償
2021-03-16如何爭取小孩撫養權
2021-01-22顧客在超市停車場摔倒誰負責
2020-12-06通過房產中介買賣房屋有何風險
2021-03-18深圳住房公積金提取預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12勞動主體發生變更須補償員工嗎
2020-12-14競業限制對夫妻同樣有效嗎
2021-02-03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社保繳費基數低勞動仲裁補幾年
2020-12-17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人身保險不予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6產品責任險的賠償問題如何處理
2021-03-15精神病人縱火保險公司需要賠付嗎
2021-03-04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保險人對免責條款未履行提示說明需要承擔什么后果
2021-01-28保險合同是附條件合同
2020-12-11團體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