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犯罪的主體是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或者機關、團體,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即處罰單位,又處罰直接責任人,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怎么區分?律霸小編整理了相關內容,詳情請看下文。
如何認定單位犯罪與個人犯罪,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區分:
1、是否為了單位的利益,是否由單位的決策機構決定。單位決策機構產生單位意志,指揮單位行為的實施,任何單位成員在單位業務活動中依據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應視為單位行為。單位犯罪所具有的特定程序性,即符合單位決策程序,是它與自然人盜用單位名義或擅自以單位名義進行的犯罪相區別的重要特征。因而,單位內部成員未經單位決策機構批準、同意或認可而實施的犯罪行為,一般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犯罪。
同時按照決策機構的決定實施的行為必須為了單位的利益。單位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通常歸單位所有,即因犯罪行為所產生的非法收益,受益對象是本單位或者本單位的多數員工;而自然人犯罪中,犯罪后的違法所得多半為自然人個人所有。如果不是為了單位利益,而是為了謀取個人利益,那么這種情況不應按照單位犯罪處理。比如《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條規定在單位行賄罪中,因行賄取得的違法犯罪所得歸個人所有時,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條關于行賄罪的相關規定定罪處罰。
2、是否是以單位的名義。行為以單位的名義實施是認定單位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并非所有以單位名義實施的犯罪都是單位犯罪。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單位犯罪案件具體應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盜用單位名義實施犯罪,違法所得由實施犯罪的個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關自然人犯罪的規定定罪處罰”。所以,打著單位的幌子,利用單位名義,為個人謀取利益的不法行為,當然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
3、行為是否在單位成員的職務活動范圍內,或者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單位只對其在業務范圍內或與業務相關的活動范圍內的行為負責。如果行為與單位業務沒有任何關系,則不應讓單位承擔刑事責任。當然,單位的行為不拘于在登記機關核準的經營范圍之內,也可以超出登記的經營范圍,只要是與單位的業務活動相關或者說與單位的人格相關,也可以視為是單位的行為。但如果與單位的業務活動并無實質的關聯,則一般不應視為單位行為。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的主要區分點,希望上述內容能夠幫你正確認定單位犯罪和個人犯罪,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謝謝瀏覽!
單位犯罪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單位犯罪怎么認定自首?
單位犯罪的主體包括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債的保全原則具體有哪些
2021-02-19離婚孩子由父親扶養,母親還是監護人嗎
2020-11-08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主體包括哪些
2020-11-24行政案件立案技巧和方法
2021-01-26房東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單方面解除租房合同
2021-01-10交通事故認定書司法解釋
2021-02-25監護人能抵押孩子的房產嗎
2020-11-18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主合同和補充合同沖突怎么辦
2020-12-15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調崗通知范文
2020-12-15遭遇口頭辭職該怎么辦
2021-02-02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242020遼寧企業三險比例
2020-12-11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人身保險可以退保嗎
2020-12-12車險理賠過期責任究竟在誰
2021-02-16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工程質量保險代替巨額賠償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