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加班費是怎么計算的?法律根據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7 · 175人看過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會對加班費如何計算有疑問,加班費的計算標準是什么?舉證責任在誰呢?仲裁時效如何確定?法律有沒有明確的規定呢?請閱讀下面文字進行詳細的了解。

一、加班費用的計算基數

如某員工每月的工資是5000元,其中在工資結構中包括基本工資3000元、還有全勤獎1000元、還有津貼1000元。如在某月法定節假日上班和每日工作9小時。那么加班費用應如何計算。從這個案例中我們首先可以判斷是需要支付加班費用,因為每日工作時間超過了國家規定的8個小時,另法定節假日上班,也是需要支付加班費用的。但是應按照多少來計算加班費用呢?就需要確定加班費用的計算基數。《勞動法》第44條規定,加班費用是按照工資的150%、300%來支付。通常是按照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來計算,那么什么是勞動法所指的“工資”?什么是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是否可以理解如上述案例5000元均是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還是按照3000元基本工資來計算?法律并沒有進一步作出明確,所以在實際中計算五花八門,各有各的理解。這里不能不提到2008年6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勞動仲裁委員會所作出的“關于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為“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顯然是帶有傾向性的作出了規定,對勞動者的保護是不利的。該“指導意見”第28條規定,“勞動者加班工資計算基數為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其認為是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為計算基數,如此可以確定為“5000元”,同時接著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獎金、津貼、補貼等項目不屬于正常工作時間的,從其約定”,也就是說,如在勞動合同中明確約定什么是正常工資,可以不包括如上1000元全勤獎、1000元的津貼,也就是正常工作時間可以降為“3000元”,接著還規定,“當約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除外”,該規定告訴用人單位還可以繼續與勞動者再進行討價還價約定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就是最低工資標準,如廣州是“860元/月”。這是立法者、司法者的底線,不能超過,如此看來,該規定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已經變成“非正常”了。

用人單位第一個要記住的是一定要事先與勞動者約定好加班費用的計算基數,如是不能約定,可以通過單位的薪酬制度作出規定,當然不要低于“860”。如沒有約定,就要付出高額的代價。

二、是否支付加班費用的舉證責任

加班費用是屬于勞動報酬,從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來看舉證責任是在用人單位,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舉證責任倒置,就是勞動者認為單位欠了10萬元加班費用,應由用人單位來提供證據,如考勤表、工資單等來證明勞動者沒有加班、或是沒有這么長時間的加班、單位已經按照規定支付了加班費用,否則就判用人單位敗訴。

1、用人單位平時在管理中不規范,并沒有對勞動者工作時間作出記錄,工資單也沒有明確具體的反映,敗訴的可能性非常大

本人代理了一件勞動爭議案件。某員工在某公司工作了一個月的時間,具體是負責公司的人事工作,因為用人單位認為所給予的工資太高(2萬元/月),能力又不能體現出來,所以一個月后將該員工辭退了,該員工到法院去告用人單位,除了要求給予經濟補償金外,還要求給予加班費用的賠償(為15000元),該員工也拿不出什么證據(憑我的經驗判斷,有可能是莫須有的),但是舉證責任是用人單位啊,用人單位的行政人事是歸該員工來管理,平時非常混亂,根本沒有什么考勤的記錄,給予的工資是現金發給,沒有工資單,就更沒有詳細的工資明細表了,單位舉證不能,最后法院判單位敗訴,現在看來非常冤枉。

2、用人單位有考勤記錄、工資單,但是證據本身存在瑕疵

原來用人單位是紙皮打卡,記錄考勤情況,但是在紙皮打卡上并沒有任何蓋章簽名和雙方的確認,如何來認定呢?本人在東莞辦了一件勞動案件,勞動者要求單位支付加班費用,向勞動仲裁機構提供了紙皮打卡的考勤記錄,和工資單,但是用人單位認為不對,也提供了另一套證據也包括紙皮打卡和工資財務單(和勞動者提供的完全不同),他們的共同特點都是證據有明顯的瑕疵,均沒有在紙皮打卡記錄上有單位的蓋章或是主管簽名和員工的簽名,另工資單勞動者提供的是一張小紙條(也沒有任何確認),而單位是提供的財務制作的工資財務單,也并沒有任何勞動者的簽名,用人單位雖蓋有公章,這樣的證據會起到作用嗎?現在在用人單位大部分是電子打卡,給予員工一張電子出入卡,可以記錄考勤,該出入卡可以修改和刪除,如此作為證據能使法院信服嗎?

本人給用人單位的建議,應完善這部分的證據,如考勤記錄在月末計算工資時,是否可以匯總,由具體的經辦人員特別是員工本人簽名確認。另對工資單應在單位所留存的憑證中由員工簽字確認,如此的證據就會比較完整。

3、證據應最少保留2年,但是如能保留盡量長時間的保留

在《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第16條規定,“工資支付臺帳至少保存2年”(其中工資臺帳包括工資記錄的一些憑證),在“指導意見”第29條第2款規定,“勞動者追索2年前的加班工資,原則上由勞動者負舉證責任,如超過2年部分的加班工資數額確實無法查證的,對超過2年部分的加班工資一般不予保護”,該“指導意見”明確了:第一、2年時間之內的舉證責任在用人單位,如用人單位不能提供反駁的證據,就要支持勞動者的主張;第二、如是超過了2年的時間,勞動者提出加班費用的主張,舉證責任就在勞動者了,如勞動者不能提供該證據,就判勞動者敗訴。該規定的出臺,是因為主要是針對于珠三角地區,特別是如東莞、深圳的一些加工、制造性企業,勞動者長期有加班的情況,且在該單位工作時間長,而提出要求支付巨額的加班費用,政府為了平衡利益,減輕企業的負擔,而采取的折中措施。另要說明的是用人單位不要受到該規定2年舉證期限的影響,如是可以保留,應盡量保留,如勞動者提出的請求超過2年,單位如有證據反駁,勝算可能不是更大嗎?

用人單位第二個應該記住的是勞動者所提出要求支付2年內的加班費用的舉證責任在于單位,且提供的證據應充分完整,沒有瑕疵。

三、仲裁時效應如何了確定

如某員工從2007年1月1日開始在甲公司工作,到2008年6月1日離職,半年后即到2008年12月31日向勞動仲裁機構提出要求單位給予這段工作時間的加班費用,是否超過了仲裁時效?

對于這個問題關鍵要考慮的是:第一、應該適用哪部法律。對于仲裁時效的規定,在《勞動法》規定為60日,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為1年時間。如是在2008年6月1日離職的,應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因為該法是在2008年5月1日實施的,而《勞動法》是1995年1月1日開始實施的,顯然如舊法與新法的規定不一致的,應以新法為準,同時,爭議發生的時間(離職時就是爭議發生之日)在新法實施之后,如繼續深究下去,如該員工在2008年4月30日離職的,在2008年6月1日提出仲裁申請,那么應該適用哪部法律,應該是《勞動法》,因為發生的時間是在新法實施前,而法律一般是沒有溯及力的,所以應該按照《勞動法》規定執行仲裁時效。但是在新法實施后提出仲裁,仲裁程序應按照新法執行。在“指導意見”第16條規定,“2008年5月1日后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適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但對于2008年5月1日前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有關仲裁時效和起訴權的規定仍適用《勞動法》”,該規定是上述問題的法律依據。第二、既然我們已經確定仲裁時效為一年,那么該一年的起算應從哪里開始算。是否從2007年1月1日開始計算,不對,應從2008年6月1日開始計算,因為,在《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規定,如涉及到勞動報酬(包括加班費用),其勞動關系存續期間不計算仲裁時效,可以設想如是有十年的工作期間,十年后再要求支付,仲裁時效也不超過,那么如解除時間能夠確定,是2008年6月1日,就從該時間點開始計算一年的時間,到2008年12月31日提出仲裁申請,是沒有超過仲裁時效的。

用人單位第三個要記住的是仲裁時效是一年的規定,從解除或是終止開始計算一年時間,原來存續工作期間不計算在內。

四、當地法院對加班費用的態度

這里所指的當地法院應是指廣東省范圍的法院,因為本文的依據主要是“指導意見”,而該“指導意見”正是可以代表法院的態度。在“指導意見”第27條規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雖然未書面約定實際支付的工資是否包含加班工資,但用人單位有證據已支付的工資包含正常工作時間工資和加班工資的,可以認定用人單位已支付的工資包含加班工資。但折算后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除外”。如何理解該條文呢?先看下面的案例:

某員工在一家酒店工作,單位給其工資為6000元,其中有1200元是給予的加班費用,在工資單中有顯示,勞動者也簽名確認,問題是否給了1200元,就是支付了全部的加班費用?

通過上述規定可以了解到,如雖然雙方在勞動合同中并沒有約定加班工資是多少,本案件在所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只寫明工資是6000元,沒有寫明具體6000元包括哪些工資,但是在工資單中注明其中有1200元是加班費用,同時,剩余下的4800元是高于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那么按照本“指導意見”的理解是已經支付了加班費用。但是問題是按照《勞動法》的規定,加班費用的計算是確定加班工資的計算基數后,應考慮到具體的加班時間,如本月平時加班了多長時間,星期六、星期天是加班了多長時間,是否有法定節假日加班,如此一項一項計算出來,但是“指導意見”似乎不考慮這些因素,只是一味的強調只要用人單位給了勞動者加班費用,不管多少,就算給了,可以看出立法者的原意,是從有利于用人單位角度在考慮,也并沒有按照《勞動法》所規定來具體計算加班費用的多少。另在本“指導意見”還規定,“但折算后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除外”,又如何理解這一規定呢?是指在實際計算加班費用時,如單位支付員工的總工資為6000元,而加班費用計算基數是確定的,如最低工資標準,也能確定具體的加班時間(平時延長工作時間、休息日加班時間、法定節假日加班時間),就可以推算出加班費用,而總的工資數減去加班費用,如此剩余的數額可以理解為正常工作時間的工資,如超過最低工資標準則認為是合法的。如此從這兩個方面,強拼硬算來說明,用人單位是支付了加班費用,不存在拖欠或是克扣工資,是合法的。

用人單位第四個要記住的是在勞動合同或是在證據中應明確約定工資中是包含了加班費用,且給于的正常工作時間工資是超過“860”,如此單位的做法就是合法。

以及法律根據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疑惑,可以咨詢專業律師為您進行更進一步的解答。


閱讀延伸:

加班費能計入最低工資嗎 能算作是獎金嗎 ?

員工自愿加班支付加班費嗎

調休能抵加班費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楊飚

楊飚

執業證號:

15101201010499896

四川成競律師事務所

簡介:

執業十年的專職執業律師,代理了近千個民商事案件和刑事案件。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楊飚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