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拒執罪不履行判決能判緩刑嗎?
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如果量刑在三年以下,可以根據情節判處緩刑。換句話說,判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都可能具備判決緩刑的前提。在拒執罪立案之后,要積極履行判決,這樣很大可能可以緩刑。
拒不執行裁判罪是一種特殊主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拒不執行判決、裁定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三、四、五條的規定,有以下三種:①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決裁定規定的曾有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的自然人。②被執行人是單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這些人員為了本單位的利益而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嚴重后果,也構成本罪的主體。③與被執行人共同實施妨礙執行和拒不執行的行為人。這種人,因其不是被執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執行人或與被執行人事先通謀策劃,事后共同參與并實施了拒不執行法院裁判的行為的,應認定為共犯。
現實生活中,由于法律宣傳不到位,很多人存在認識誤區,以為只有拒不執行人民法院的判決書和裁定書,情節嚴重才構成犯罪,對于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人民法院的調解書以及支付令、公證債權文書等拒不執行的,構不成犯罪,其實2002年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的犯罪對象作了擴大的立法解釋,明確規定“人民法院為依法執行支付令、生效的調解書、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所作的裁定屬于該條規定的裁定。”這一規定雖然解決了理論上的紛爭,但是罪名并沒有能夠予以修改,造成了許多當事人認識上的誤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 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有能力執行而拒不執行,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犯罪嫌疑人最終的相關判決是由法院來進行決定的,法院的判決依據是根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來進行確定。如果需要被判處緩刑的話,犯罪嫌疑人首先在進行拒絕履行法院所進行的相關判決的之前還是有履行相關部分義務,如果是完全沒有履行的話,那么很有可能會被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拒執罪移送申請書應該怎么寫?
拒執罪量刑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怎么申請拒執罪,怎樣構成拒執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女方提出退婚需要退紅包錢嗎
2020-12-22治安處罰程序
2021-01-18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票據貼現與票據承兌的區別
2020-12-03老公有外遇要離婚,妻子怎么搜集離婚證據
2021-01-12怎樣補辦單位解除合同
2020-11-07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非法終止勞動合同怎么處理
2021-01-18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勞動糾紛過多久失效
2021-01-16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10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21貨物運輸保險有哪些基本特征
2020-12-03保險合同成立疑難問題研究
2020-11-26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理賠金給付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1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