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補償金是在勞動合同解除或終止后,用人單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給勞動者的經濟上的補助。那么經濟補償金應該給多少?法律對經濟補償金支付有什么規定呢?請閱讀下面的文章了解上述問題。
實踐中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均有一種錯誤認識,認為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反和解除的經濟補償辦法》(勞部發[1994]481號)規定兩種情況下經濟補償不超過12個月,一是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二是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由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工作時間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十二個月。《勞動合同法》對該兩種情形經濟補償已經不再設定限額。《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合同法》雖未對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被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設定十二個月限額,但創設了一種新的補償制度,針對高工資收入者的經濟補償進行十二個月的計算封頂。《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注意這里法律僅對高收入者經濟補償作了補償年限和補償基數的限制,即工資按照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計算,補償年限按照不超過十二年計算,對普通勞動者是沒有限制的,只要勞動者月工資不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就不存在“三倍”和“十二年”的計算封頂。
【操作指引】勞動合同法對經濟補償設限僅針對“高端”勞動者,即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那部分勞動者,對“低端”勞動者并無限制,經濟補償年限可超過12年。
勞動法是怎樣規定辭退臨時工補償的
勞動法對辭退孕婦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同一案件結案有新證據怎么辦
2020-12-28行政拘留要走哪些程序
2021-03-11個人出租房屋可以申請代開專票嗎
2021-03-01女職工生育保險報銷手續是什么
2021-02-1431省份最低工資調整具體標準
2020-12-21如何解決拆遷上訪問題
2021-01-26車輛交通事故處理有什么流程
2021-01-27能否剝奪未成年人政治權利,能否剝奪外國人政治權利
2020-12-04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開發商違反銷售廣告承諾該怎么做
2020-12-15入職材料補齊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9工費必須繳納嗎
2021-02-13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個人雇主拖欠農民工工資怎么辦
2020-11-30購房保險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16航空意外險是否需要購買
2020-12-03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的理解
2021-01-25人身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規定
2020-11-26論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之規范
2021-02-05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