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緊急避險損害利益不負刑事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緊急避險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傷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第一款中關于避免本人危險的規定,不適用于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緊急避險的要件有:
(1)必須針對正在發生的緊急危險。如果人的行為構成緊急危險,必須是違法行為。
(2)所采取的行為應當是避免危險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須是法律所保護的權利。
(4)不可超過必要的限度,就是說,所損害的利益應當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緊急避險不負法律責任。在職務上、業務上負有特定責任的人,不得在發生與其特定責任有關的危險時實行緊急避險。
二、刑法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一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緊急避險的本質是避免現實危險、保護較大合法權益。緊急避險的客觀特征是,在法律所保護的權益遇到危險而不可能采取其他措施予以避免時,不得已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來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緊急避險的主觀特征是,認識到合法權益受到危險的威脅,出于保護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的目的,而實施避險行為。可見,緊急避險行為雖然造成了某種合法權益的損害,但聯系到具體事態來觀察,從行為的整體來考慮,該行為根本沒有社會危害性,也根本不符合任何犯罪的構成要件。
緊急避險不負刑事責任的前提,是需要符合上述這些條件,并由司法機關來進行合法的判定后來處理,但相關情況還需要進一步進行調查取證,如果超過了緊急避險的適用條件的,那么必然是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的,具體情況結合實際而定。
緊急避險和自救互救的區別是什么?
緊急避險發生交通事故怎樣認定事故責任?
因緊急避險造成損害的由承擔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打什么電話
2021-02-10P2P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什么
2021-02-23探望權中止事由是什么
2021-03-07離婚后不付撫養費就不能探望子女嗎
2021-02-13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子女的撫養權爭取方法
2020-12-28工程停工買賣合同可否解除
2021-01-18公司能把員工的工資全部扣光嗎
2020-12-232020年疫情期間辭退員工的補償是多少
2020-12-25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保險公司未具體告知投保人保險合同條款不能免責
2020-12-06開車撞死人保險怎么理賠
2020-11-11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保證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1-02-14原保險與再保險區別在哪里
2021-02-12投資型保險合同解除后,保單現金價值歸誰所有
2021-02-10“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集體土地流轉如何登記
2020-11-10拆遷房房產證辦理費用和方法是怎樣的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