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機構的法律義務有什么?
構成醫療侵權責任,還要求醫療機構在診療護理過程中主觀上存在過錯。否則,即使醫療行為造成患者損害,醫療機構也不承擔侵權責任。
醫療過程中的主觀過錯表現為行為人在醫療行為中的過失,這種過失包括行為人應當預見自己行為的結果而沒有預見,也包括已經預見但輕信能夠避免而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這兩種心理狀態。當然,故意也是一種過錯形式,因醫務人員故意侵害患者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的,醫療機構也要承擔責任,但這是另外一種性質的責任,并非我們此處討論的醫療過錯。
在醫療過錯認定問題上也實行過錯推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4條第(8)項的規定,因醫療行為引起的侵權訴訟,由醫療機構就不存在醫療過錯承擔舉證責任。因此,只要患者因醫療行為發生損害,就可以推定醫療機構在醫療過程中存在主觀過錯。醫療機構認為自己的醫療行為沒有過錯,應當自己加以證明。證明的標準就是其醫療行為完全符合法律法規、部門規章和診療護理規范。
二、醫療機構的賠償的原則
所謂賠償原則是在處理醫療損害賠償問題時應遵循的基本準則。根據我國法律規定,一般有以下三個原則,即全部賠償原則、合理賠償原則和財產賠償原則。
全部賠償原則是指醫療機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的大小,應當以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失的大小為依據,全部予以賠償。也就是說,賠償數額應以行為所造成的實際損害為限。損失多少,賠償多少。如前所述,醫療損害既包括受害人的生命權、健康權或者身體權受到侵害,也包括因上述權利受侵害所造成的財產利益損失 (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還包括受害人及其親屬精神利益的損失以及患者醫療機會的喪失。在這些損害中,有些是有形的,如醫療費損失,有些則是無形的,如精神損害。不管哪種形式的損害,只要是醫療行為造成的,都必須全部予以賠償。
合理賠償原則是指在確定受害人的損失數額時應當合理計算,對受害人不合理的支出不予賠償。此處所指的合理與否是一個相對的、尚未確定的概念,應以不違反現行法律規定以及符合社會政策為標準加以判斷,在法律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優先適用法律的規定。例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規定了與一般民事賠償標準 不盡相同的賠償標準,這是基于醫療行為的局限性和高度風險性等特點對賠償標準所作的限制。如對被扶養人生活費的規定計算至16周歲,而不是18周歲,對殘疾生活補助費和精神損害賠償也進行了限制,這種限制很難說不合理。根據合理賠償原則,對于基于現行法律規定以及社會政策所確定的受害患者不合理的支出,不應由醫療機構進行賠償,以維護醫療機構的合法權益。
當公民在日常中發生了身體不適等情況后也是會到醫院進行治療的,那么醫院也是會在收取了一定的費用后積極的救治公民的生命安全,如果醫療機構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因為故意或者是過失的原因造成了醫療事故后也是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具體金額可以雙方協商來確定。
醫療機構從業人員有哪些行為規范
基層醫療機構醫療糾紛防范措施
醫療糾紛中醫療機構舉證責任怎么認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物權法定準則是什么
2020-12-07如何爭取小孩撫養權
2021-01-22兒子開公司能多要贍養費嗎
2020-11-26管轄權異議申請可以郵寄嗎
2021-03-15別人盜取個人隱私可以報警嗎
2021-02-08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需要什么材料,政府回購房繼承協議公證流程是什么
2021-01-13購房新政策二套房契稅相關規定
2021-02-21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護士實習期間犯了錯誤誰來承擔
2021-03-15離職證明中注明無勞動糾紛是不是就不能要求補償金
2021-01-07保險公司車險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03人身保險內容有哪些
2020-12-04未盡提示、說明義務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是什么
2020-11-18保險理賠金可以留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1-20開車撞了人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2-03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