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制刑期最短是多長時間?
管制作為一種限制人身自由的刑罰,其期限為3個月以上2年以下;數罪并罰時最高不能超過3年。管制的刑期,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前先行羈押的,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之所以規定羈押1日折抵刑期2日,是因為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屬于剝奪自由,而管制只是限制自由。
刑法修正案(八)規定:“判處管制,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同時禁止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從事特定活動,進入特定區域、場所,接觸特定的人。”“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實行社區矯正。”“違反第二款規定的禁止令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處罰。”
二、管制如何執行
公安機關在執行管制時,應當按照人民法院的判決,告知被判管制的犯罪分子活動范圍、地域和必須遵守的有關規定,并向其所在單位或居住地的有關群眾宣布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所犯罪行、管制期限,是否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等。執行地的縣級公安機關,應把被管制的犯罪分子列為重點人口依法進行管理,防止漏管失控。在監管工作中,要依靠群眾對罪犯逐個建立監督考察小組,依法對罪犯進行經常性的認罪伏法教育和監督考察。定期組織群眾對被管制的犯罪分子進行評議。對于出現遷居、死亡等變動情況,應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原審判機關。
應當減刑的,由公安機關向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提出減刑建議書,由受理減刑建議書的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審理、裁定。如果在管制期間犯罪分子又犯新罪,或者發現其余罪,應由公安機關依照刑事訴訟程序移送人民檢察院處理。根據刑法第39條的規定,被判處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執行期間,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規,服從監督;
(2)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行使言論、出版、聚會、結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權利;
(3)按照執行機關的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
(4)遵守執行機關關于會客的規定;
(5)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或者遷居,應當報告執行機關批準。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管制屬于我國刑事處罰當中的主刑之一,是一種短期限制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刑罰,也就是說管制是由期限限制的。在管制期間,犯罪分子應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規定,根據公安機關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相關事項,如果再次違法的,則需要從重進行判罰。
管制可以適用緩刑嗎?
管制刑期是多久,法律規定管制有多長
管制的期限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房屋預售合同有什么作用
2020-11-18勞動糾紛所得是否繳納個稅
2020-12-05智力殘疾怎么領結婚證
2020-12-22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多份遺囑之間有沖突,該怎么辦
2021-01-29反擔保合同期限屆滿反擔保人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16在哪些情形下勞動合同將會終止效力
2021-02-12勞務派遣解聘后是否有補償
2021-01-30買旅行社境外旅游保險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22保險合同免責條款告知義務
2020-11-21房屋保險與家庭財產保險有什么差別
2021-02-23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運輸工具保險概述
2021-02-22保險費的計算方式
2021-01-29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
2021-01-20什么時候發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2021-03-25土地承包的含義是什么
2021-02-10村委會截留拆遷補償款犯法嗎
2020-12-11停產停業損失如何評估
2021-02-05新興縣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