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徐某系南通市某農貿市場攤販,長期在該市場銷售水產品。2015年8月,王某的朋友周某到徐某的攤位購買了四條河*魚,由徐某的妻子將河*魚殺好洗凈后交給周某。事后周某將魚進行了簡單沖洗后予以烹煮。豈料,王某在食用河*魚后,出現了四肢、口角發麻等現象,自知情況不妙的王某趕緊前往醫院治療。經診斷,王某系河*魚毒素中毒,當晚被轉院至南通市第一人民醫院,此時王某已經是呼吸衰竭,深度昏迷,后經醫院全力搶救,方才脫離危險。而攤主徐某也因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河*魚而被當地食品藥品監督局予以罰款2000元并沒收違法所得50元的行政處罰。
出院后,王某將徐某夫婦訴至港閘法院,索賠醫療費、誤工費等各項損失2.4萬余元,其中醫療費1.6萬余元。庭審中,被告對于王某因食用河*魚而中毒的事實不持異議,但認為王某中毒是由于河*魚沒有經過專業的清洗、烹飪造成的,應當由烹飪河*魚的周某承擔賠償責任。但王某并不愿意追加朋友周某為被告,表示放棄周某可能承擔的賠償份額。最終,經法院調解,雙方達成一致協議,由被告徐某夫婦賠償王某1.5萬元,該款已當場履行完畢。(文中皆為化名)
【法律解讀】
本案涉及兩個關鍵問題:第一、銷售河*魚是否違法?;第二、賠償責任如何分擔?
關于河*魚是否允許銷售的問題。1990年衛生部發布施行的《水產品衛生管理辦法》第三條曾明確規定:“河*魚有劇毒,不得流入市場。”2010年這一辦法廢止,此舉一度被視為河*魚解禁的信號。但2011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餐飲服務提供者經營河*魚有關問題的通知》(食藥監辦食函[2011]242號)規定:“在國家有關政策調整前,嚴禁任何餐飲服務提供者加工制作新鮮河*魚。”2015年10月1日生效的新《食品安全法》第34條,將生物毒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列入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但現行食品標準未涉及有關河*魚及其毒素限量要求,2015年10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辦公廳作出《關于流通環節是否允許銷售河*魚有關問題的復函》規定,在相關標準發布之前,為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禁止食品經營者銷售河*魚。《食品安全法》前后均明確規定“禁止經營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而河*魚是國家多次明令禁止銷售的食品。因此,被告銷售河*魚的行為明顯違法。
關于賠償主體以及賠償份額的問題。承辦法官經查閱相關專業資料發現,河*魚菜肴安全與否關鍵取決于前期的毒素控制。前期的毒量控制包括:品種、性期的認準與評估;毒量的計算與徹底清除或降解,這些都需要專業的知識和技術,只有經過有資質機構的規范系統培訓后的專業人員才有可能具備,所以從業人員的技能與責任心決定了河-豚菜肴的安全與否。就本案而言,有兩個環節存在毒素控制的問題,首先是被告宰殺河*魚、去除河-豚毒素的環節,其次是周某再次清洗河*魚殘留毒素的環節。然而,兩人均非制作河*魚菜品的專業人員,沒有將河*魚中的毒素徹底清除,因此均存在過錯。被告存在違法銷售河*魚且存在清除河-豚毒素不到位的情況,主觀過錯更大,應承擔較重的賠償責任,周某未盡謹慎態度清理河*魚殘留毒素,也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觀過錯,應當承擔部分賠償責任。本案調解賠償方案,是在綜合各方當事人過錯的基礎上,結合當事人的意愿作出的折中調解方案。
友情提醒:雖然農業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三部委擬聯合發布《關于有條件放開養殖河-豚生產經營的通知》,但這不意味著經營者可隨意銷售河*魚、消費者可毫無顧慮的吃河*魚,因為該通知明確規定:禁止銷售野生河-豚、禁止銷售養殖河-豚活魚、禁止銷售未經加工的養殖河-豚整魚。因此,河-豚開禁不等于菜場銷售,且必須由專門的“河-豚廚師”處理,經營者、消費者均須精準解讀文件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申請再審之前的判決有效嗎
2021-01-17租房合同一方免責是否有效
2021-03-09之前工傷鑒定十級現在公司破產怎么辦
2021-02-24職務發明的申請權是單位嗎
2020-12-19商標侵權行為如何認定,哪些行為屬于商標侵權
2021-01-29著作權怎么申請
2020-11-22根據侵權責任法能否主張被撫養人生活費
2021-01-26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討債時怎樣對付失聯的債務人
2020-11-13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什么是保險公估人
2021-02-18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貴州殘保金怎么計算
2020-11-25是否要購買強制保險
2021-02-08承攬合同與承包合同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1土地流轉之后在遇到拆遷怎么辦
2021-01-30河道整治拆遷補償安置方案是由誰制定
2021-01-02上海拆遷安置房如何辦理產權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