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盲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
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看,要正確適用我國刑法典第19條關于聾啞人、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規定,應當注意以下幾點:(1)本條的適用對象有兩類:一是既聾又啞的人,即同時完全喪失聽力和語言功能者,其中主要是先天聾啞和幼年聾啞者;二是盲人,即雙目均喪失視力者,主要也是指先天和幼年喪失視力者。(2)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堅持應當負刑事責任與適當從寬處罰相結合的原則。(3)正確適用對聾啞人、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的原則:對于聾啞人、盲人犯罪,原則上即大多數情況下要予以從寬處罰;只是對于極少數知識和智力水平不低于正常人、犯罪時具備完全責任能力的犯罪聾啞人、盲人(多為成年后的聾啞人和盲人),才可以考慮不予以從寬處罰;對于不但責任能力完備,而且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和后果非常嚴重的聾啞人、盲人犯罪分子,應堅決不從寬處罰。對應予從寬處罰的聾啞人、盲人犯罪案件,主要應當根據行為人犯罪時責任能力的減弱程度,并同時考察犯罪的性質和危害程度,來具體決定是從輕處罰還是免除處罰,以及從輕、減輕處罰的幅度。
二、生理功能喪失影響刑事責任嗎
一般說來,精神正常的人,其智力和知識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展,達到一定的年齡即開始具有刑事責任能力,達到成年年齡即標志著刑事責任能力的完備。但是,人也可能由于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聽能、語能、視能等)的喪失而影響其接受教育,影響其學習知識和開發智力,并因而影響到其刑法意義上的辨認或控制行為能力的不完備。
中外刑事立法和司法實踐,不同程度地注意到了人的生理功能喪失尤其是聽能和語能喪失者即聾啞對其刑事責任能力的影響問題,并在刑事責任上有所體現。我國刑法典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就是我國刑法中對生理功能缺陷者即聾啞人、盲人刑事責任的特殊規定。這一規定意味著,聾啞人、盲人實施刑法禁止的危害行為的,構成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應受刑罰處罰,但又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按照我國刑事方面的規定,并不是說盲聾啞人犯罪的,就可以免于刑事處罰,至少在當前并沒有這方面的規定,但是考慮到屬于殘疾人,實際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可能會從寬進行處罰,就有可能對聾啞人、盲人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具體還是要結合情節才能確定處罰原則。
聾啞人犯罪怎樣承擔刑事責任
聾啞人犯罪會被判刑嗎?如何處罰?
聾啞人犯罪如何擔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與股權轉讓有關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1-10醫療糾紛申請再審之前的判決有效嗎
2021-01-17辭退職工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2-26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許可尷尬落幕
2020-12-13抵押
2021-03-17貨車是否年檢影響交通責任嗎
2021-03-05交通致死司法程序
2021-01-18當場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備案
2021-01-12贍養費強制執行申請書
2021-03-20小區樓頂使用權歸屬誰
2021-03-16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合同保全的概念與意義有哪些
2021-02-06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闖紅燈有哪幾種情況
2021-02-06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公司名稱變更原名稱立即失效嗎
2021-03-04中層管理人員簽訂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1-02-25部分免責算免責條款嗎
2021-02-08試用期離職扣除成本培訓費違法嗎
2020-11-14勞動調解有時間規定嗎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