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制定的諸多關于勞動關系和工傷的法規,沒有很好的被我國全體勞動者所接收和消化,我們就拿工傷來說,因為工傷被公司單方面辭退的這種現象,如果了解過我國的相關法規以后,就知道公司的這種做法有多么的荒誕。很多員工在知道自己其實是屬于工傷并且能夠要求單位賠償的時候,可能距工傷過去時間已經很久了。所以比較擔心在我國關于工傷鑒定多久過期?
一、在我國關于工傷鑒定多久過期?
一般要求傷情穩定后,就可以到勞動能力鑒定機構申請傷殘等級鑒定。醫療上一般認為在治療三個月后,屬于穩定需要的最低時間,所以傷殘鑒定至少要在工傷治療三個月之后做,如果有的傷殘治療沒有結束,或達不到穩定,還需要繼續順延做傷殘鑒定的時間。
二、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時限
(1)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2)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3)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一年內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4)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三、關于勞動能力鑒定應注意的問題
勞動能力鑒定,是指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如下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勞動能力程度直接影響著工傷賠償數額的大小,而勞動能力程度必須經由合法的鑒定程序加以確認,才能作為證據在訴訟中發揮作用。因此,職工發生工傷,經治療傷情相對穩定后存在殘疾、影響勞動能力的,應當進行勞動能力鑒定。有關勞動能力鑒定問題,民事訴訟中應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1、關于勞動能力鑒定的法定機構。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3、24兩條的規定,勞動能力鑒定由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這一規定包含如下三個問題:
(1)勞動能力鑒定屬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職能,因而它屬于國家的行政行為。其他任何單位包括人民法院、公安機關以及其他各種鑒定機構,都無權從事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假如其他部門從事了這種鑒定,其鑒定結論不能被作為證據在訴訟中采用。
(2)區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未設區的市級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都不設勞動鑒定委員會,換言之,這兩種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具有勞動能力鑒定的職能。如果這兩種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進行了勞動能力等級鑒定,其鑒定結論也不能在訴訟中被作為證據采用。
(3)有權進行勞動能力等級鑒定的國家機構只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和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其中,省、自冶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2、不服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的問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6條的規定,申請鑒定的單位或者個人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該鑒定結論之日起15日內向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
根據這一規定,如果當事人不服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但在收到鑒定結論后15日內沒有提起再次鑒定的申請,或者當事人不服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作出的具有最終效力的勞動能力鑒定結論,而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卻在民事訴訟中提出重新鑒定申請的,法院在民事訴訟中應予駁回或不予受理。
這是因為,對勞動能力的鑒定只能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設立的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進行,其他任何單位和部門均無權進行。當事人對勞動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行政訴訟中要求法院重新鑒定,但不能在民事訴訟中要求重新鑒定。如果一方當事人在民事訴訟進行中因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問題向人民法院提起了行政訴訟,則民事訴訟應當中止進行,待行政訴訟結案后,再根據行政訴訟的判決結果,決定是否恢復民事訴訟。
假若行政訴訟肯定了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民事訴訟應恢復進行。假若行政訴訟撤銷或者否定了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并組織或者指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重新鑒定,民事訴訟則應等待新的鑒定結論出現后,再恢復民事訴訟。司法實踐中,有些法院在民事訴訟中因當事人一方不服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就直接決定對勞動能力等級重新進行鑒定,或者建議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重新鑒定,這都是不正確的。必須注意,民事審判只能根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進行判決,換言之,民事審判必須將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的鑒定結論作為直接證據加以采用,而無權對之進行審查。因為這種審查只能是行政訴訟的職能。
一般是認為醫院治療完畢3個月以后是最佳時間,更有利于鑒定結果的準確性。所以大家因為傷情需要治療的時間都不一樣,所以對工傷鑒定的期限并不能做出統一的要求。所以提出工傷鑒定是需要每個人根據自身情況自己決定的。如果不了解這些知識,在遇到工傷以后就委派律師肯定對自己是事半功倍的。
工傷中誤工費賠償標準是多少
2020年最新工傷認定標準
2020年工傷認定標準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學歷造假單位是否有權解除勞動合同
2020-12-21單方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標準
2020-11-10一級醫療事故賠償計算標準是多少
2020-12-15主動繳納罰金能減輕刑罰嗎
2021-02-15勞動法辭退賠償
2021-02-13國際商事仲裁協議獨立性的理解與適用
2020-12-09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結婚年齡降至18周歲是真的嗎
2020-11-10合同債務有哪些類型
2021-02-14祖父對未成年孫子恨鐵不成鋼,可以撤回贈與的房子嗎
2020-12-10八級傷殘是什么待遇
2020-12-07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生效
2020-12-26做了財產保全的就一定能執行嗎
2020-12-01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保險公司承擔給付責任的交通事故賠償案件
2020-11-30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