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檢察機關不不批準逮捕跟蹤監督的措施是什么?
檢察機關不不批準逮捕跟蹤監督的措施一般就是取保候審,人民檢察院不批準逮捕的,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釋放,并且將執行情況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對于需要繼續偵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條件的,依法取保候審或者監視居住。
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依據《新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九條規定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以下規定:
(一)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
(二)住址、工作單位和聯系方式發生變動的,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向執行機關報告;
(三)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五)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可以根據案件情況,責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遵守以下一項或者多項規定:
(一)不得進入特定的場所;
(二)不得與特定的人員會見或者通信;
(三)不得從事特定的活動;
(四)將護照等出入境證件、駕駛證件交執行機關保存。
二、不予批捕的情形
1、《刑訴法》第15條規定的以下情形不予逮捕: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較輕,且沒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于逮捕:
(1)犯罪嫌疑人是預備犯、中止犯、或者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的。
(2)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脅從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現或積極退贓、賠償損失、確有悔罪表現的。
(3)過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現,有效控制損失或者積極賠償損失的。
(4)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雙方根據刑訴法的有關規定達成和解協議,經審查,認為和解是行為人自愿、合法,而且已經履行或者提供擔保的。
(5)犯罪嫌疑人是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學生,本人有悔罪表現,其家庭、學校或者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備監護、幫教條件的。
(6)年滿7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我國現在沒有完善的跟蹤監督犯罪嫌疑人的法律制度,特別是在不批準逮捕之后,最為有效的措施就是取保候審。與此同時,案件偵查階段對犯罪嫌疑人的跟蹤監督制度也比較缺乏立法約束,基本上是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的話,就可以跟蹤犯罪嫌疑人。
逮捕時限規定的是多久
檢察院批準逮捕后需要換押嗎
法院批準逮捕誰決定下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一房二賣糾紛該怎么做
2020-12-27老公現在坐牢了我和他已經分居兩年想起訴離婚法院會準嗎
2021-01-21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不動產權證和不動產權證書怎么過戶
2021-03-15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兒子去世,孫子是否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07老師打傷學生學校承擔什么責任嗎
2021-01-02幫別人擔保買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呢
2020-11-19員工簽保密協議公司不給保密費怎么維權
2020-12-23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產品責任法律了解
2021-03-08單位保險要交多少年
2020-11-17意外保險理賠多久到賬
2021-01-31快速理賠定損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喝醉酒致傷亡不算工傷嗎
2020-11-28提前還貸后如何退保險?
2020-12-02土地承包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1-01-20土地轉讓需要交什么稅
2021-02-28租用的門面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