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執行新規的,如果是政府機構會按照相關的法律條款處罰,如果是個人嚴重的話構成犯罪。
不作為
不作為是相對于作為而言的,指行為人負有實施某種積極行為的特定的法律義務,并且能夠實行而不實行的行為。不作為是行為的一種特殊方式,與作為具有一種相反關系。
2015年2月10日,保定市召開“深化整改、從嚴治理、提升效能、促進發展”專項行動典型案件新聞發布會,通報白溝新城有關職能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典型案件,對17人進行了責任追究。
行為釋義
不作為的行為性是可以成立的
由于不作為的復雜性,它一直是行為理論上爭論的焦點問題。不作為是不是一種行為,這本身就是一個有待論證問題。各種行為理論都力圖證明不作為的行為性,可以說,有作為的行為性是檢測各種行為理論的試金石。
不作為的行為性在證明上的困難緣自它是身體的靜止,即不像作為那樣存在身體的外部動作,在單純物理意義上是一種“無”的狀態。因此,從物體的意義上難以證明不作為的行為性。為此,在不作為的行為性的證明中,往往引入目的性與規范性的視角,這種努力是有一定價值的。但又都不無片面性。
對于不作為的行為性的解釋
不能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應當采取一種綜合的解釋。其中,社會的規范評價與行為人的態度這兩個方面是至關重要的。在一定的社會中,人與人結成一定的社會關系,這種社會關系經法律的確認而形成以權利義務關系為核心的法律關系。權利和義務是同一法律關系的兩個不同側面,兩者互相依賴又互相轉化。承擔一定的法律義務實際上就是他人的權利和以實現的前提,而行使本人的權利也必須以他人履行一定的義務為基礎。
因此,作為是一種公然侵害他人權利的行為,不履行自己應當并且能夠履行的義務的不作為同樣是一種侵害他人權利的行為。在這個意義上,不作為與作為具有等價性,即在否定的價值上是相同的,這是由社會的規范評價所得出的必然結論。不僅如此,不作為雖然在物理意義上是“無”,但這種“無”的狀態本身是受行為人的主觀意志支配的,因而從人的態度上來判斷也是一種“有”,在故意的不作為的情況下,不作為正是行為人之所欲為;而在過失的不作為(忘卻犯)的情況下,行為人表面上看對于不作為沒有意識到,但存在意識的義務,因而仍然可以歸結為是行為人的態度。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訂房屋裝修合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17沒有經營許可證進行經營的行為構成犯罪嗎
2021-01-21事實婚姻離婚孩子怎么處理
2021-01-22分手見面禮要退還嗎
2021-01-22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開遠光燈出車禍誰負責
2020-12-19行政處罰時違反一個法律多條如何處罰
2021-02-02涉外民事訴訟中的涉外因素是指什么
2021-01-20財產保全錯了可要求賠償嗎
2021-01-26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杭州公司員工離職補償金標準
2021-02-21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子女可代位繼承遺產嗎?
2021-03-25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拆遷安置房可以買嗎
2021-01-10勞動爭議調解書可以再要競業限制金嗎
2021-01-16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人身意外險包括自殺嗎
2020-12-07保險合同的解釋適用是擇怎么樣的
2021-02-25人身保險殘疾程度與保險金給付有什么關系
2020-12-17本案張某的死亡能否得到保險賠償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