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目前對環境侵權的救濟手段基本上適用傳統的民事侵權救濟制度。如我國的《民法通則》第124條規定:“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治污染的規定,污染環境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以及《環境保護法》第41條規定的: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據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這種傳統的民事侵權賠償主要是針對污染危害的直接致害人而言,并且往往是責任主體相對確定的情況下的方式。由于傳統的民事賠償制度存在著種種局限,如救濟的滯后性,訴訟時效的有限性等,其對受害者的利益補償作用也是有限的,有必要引入其他方式進行利益的填補。
(二)民事賠償的利益填補方式
環境侵權的原因往往具有社會正當性、合法性、價值性、公益性,而環境侵權造成的損失往往受害人眾多,損失嚴重,這就不僅僅是個別侵權行為人與受害者之間的私益賠償,而是具有了濃郁的社會化色彩。因此論及環境侵權救濟的法理學基礎,須從社會法理著眼,而不能專注于傳統的個人主義法理。此外,在實踐中,由于環境侵害范圍廣,賠償金額高,加害人因支付高昂的賠償費導致經營受損或受害人實際所得的賠償金額少于實際損失的事例并不鮮見,有鑒于此,各國從兼顧公平效率原則出發建立了一些社會保障制度如資金保證制度,主要包括責任保險以及基金制度等。
1.責任保險制度
責任保險是對傳統民事損害賠償的補充性救濟,指以被保險人依法應當向第三人承擔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由被保險人向保險人支付保險費,保險人承諾在被保險人向第三人負賠償責任時,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向被保險人給付保險賠償金的保險.這一制度反映了損失分攤的思想,最基本的特征是當被保險人依法要向第三人負民事賠償責任并受到第三人的賠償請求時,由保險人向第三人負賠償責任。通過該制度的運作,原本要由被保險人個人獨自承擔的賠償責任經由保險公司的中介變為由全體投保人共同負擔。
在環境侵權理論中廣泛實行無過錯責任制,不問加害人的主觀過錯如何,只要在客觀上造成了損害后果就要承擔侵權責任,受害人有權請求加害人給付一定的財產以填補其所受的不利益,加害人也有義務履行這種給付。19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和新技術革命的相繼出現和發展,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科技進步,由此帶來的公害問題卻越來越嚴重,環境污染已經危急到千家萬戶的生活。這種環境損害多是由于必要的合法活動引起,災害的發生頻率高,危害大,受害人往往人數眾多。這樣就產生了一個矛盾:一方面,受害者急需救濟,另一方面,如果損失巨大,但憑加害人的一己之力無法負擔全部的賠償,甚至會因此造成企業停工破產的嚴重后果,不利于社會經濟秩序的穩定。此時若引入責任保險制度,則可以有效的緩解這一矛盾,將風險分散到每一個投保人。
責任保險擴大了侵權責任的范圍和領域,在責任保險中涉及三方面的法律關系,即投保人與保險公司的契約關系,投保人與受害人的侵權賠償責任,保險人與受害人的賠償關系,從而將侵權責任引入合同關系,擴大了自身的范圍。侵權責任正是在這種債責并存、債責交叉的情況下充分實現其功能從單純的轉移損失到多方的分散損失,這也是侵權行為法的進步
國外的保險市場發展較早,瑞典在1995年修訂的《環境保護法》第65條規定:根據《環境損害賠償法》,為賠償某些情況下受害人的損失,政府或政府指定的機構應當按照批準的條件制定保險政策(環境損害保險)。依本法或依本法發布的命令從事需要許可證和需審批的活動的人,應當按照政府或政府指定機構制定的價目表繳納一定數額的保險金。該保險金應當按照有關歷法年度繳納。明確了強制保險的政策以及應當辦理保險的單位,又在第66條規定了:根據保險項目的具體規定,環境損害保險對《環境損害賠償法》規定的下列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提供賠償:
1.依《損害賠償法》有權獲得賠償但又不能得到賠償或者受害人已喪失損害賠償權的;2.難以確定傷害和損失責任人的。此外還規定了不繳納環境損害保險金的后果以及免予繳納的情況。法國的保險公司在70年代還有將水污染、大氣污染、噪聲、臭氣、振動、輻射等環境損害所造成的損失排除在承保范圍之外的條款,直到1977年以后才由外國的保險公司和法國的保險公司組成的保險聯營以特別責任保險單承保的污染事故等,但其限制條件極為嚴格,而且保險公司對承保此類非突發性事故并不熱心。因此作為環境侵權損害責任保險的對象較為有限,在環境保護水平不高的場合更是如此。法國和英國都是以任意責任保險為原則,僅在法律有特別規定的場合下才實行強制責任保險
2.責任保險目前包括產品責任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公眾責任保險、個人責任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雇主責任保險。由于環境損害后果在生產過程中往往具有必然發生的特點,一般被排斥在保險范圍外,所以很多國家采取了強制的責任保險制度。我國的責任保險市場起步較晚,應借鑒相似國情的亞洲國家的責任保險市場的開發模式并結合我國的國情從投保方式與范圍、保險費率、污染損害賠償的確定、承保機構的特別融資功能、保險公司的選定等方面,完善污染責任保險制度以走出一條新路來。這需要國家建立相對完善的民事責任法律制度,引導和培植國民維護自己合法環境權益的索賠意識;在市場開發初期,政府應當對社會加以引導和規范管理,給予商業保險公司以一定的優惠政策,如對所開展的新型險種以適當的保護期及一定的啟動支持和行政引導,必要的經費等,來提高保險人開發新型險種的積極性。
2.基金制度
基金是對污染賠償義務人賠償金額不足以彌補受害人損失或對受害人損失可不予賠償的部分進行補償。基金來源一般由從事污染危險行為中獲取收益者繳納,賠償金額大小按受害人實際損失計算,但不包括難以量化的損失,也要有一定的賠償限額和免責條件.一般來說,政府以征收環境費(包括排污費、自然資源補償費等)、環境稅等特別的費、稅作為籌資方式而設立損害補償基金,并設定相應的救助條件,以該基金補償環境受害人,以保護損害賠償能迅速、確實、妥善的落實,而且在侵權責任人可以確定的情形下,有的基金組織仍得以加害人的環境侵權民事責任為基礎,保留其向加害人追索所付補償金之權利的制度。這一制度以日本最具代表性。1973年日本之《公眾健康受害補償法》就是以“污染者付費原則”為基礎,以民事責任為依據設立的對遠距離、長期、多重污染所致生命、身體、健康的損害填補機制.除此之外,政府還可以通過財政撥款的方式設立基金。
建立環境損害民事賠償責任方面國際基金的國際立法主要是1971年《國際油污損害賠償基金公約》,這是國際環境損害賠償責任中第一個完整的賠償基金公約。美國的《超級基金法》也規定所有經營危險物質的船舶或設施的所有人或營運人必須建立并保持包括保險、擔保、擔保債券、信用證或合格的自我保證在內的“財政擔保措施”,其中即包括對自然資源所受損害(包括自然資源損失的評估費用)的賠償
至于基金的發放問題,應該設立固定的公益性基金的機構,同時為提高利用率,可以在總的基金機構下,根據地理、歷史、經濟等因素設立分區機構
此外,筆者認為生態建設不能完全依賴國家投資,也不能簡單地依賴個別地方、個別組織的環保行動,而要積極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應該采取市場的方式來籌集資金,如發行環境債券或是環保彩票把社會上的閑散資金積聚在一起投入到有益的環保事業中去。尤其是彩票市場,社會上的福利彩票、體育彩票和足球彩票的發行推動了福利和體育事業的發展,人們樂于投資于此,而有關部門也因此籌集了大量的社會資金。若發行環保彩票,可以將籌集到的資金一部分以獎金形式返還給彩民,扣除發行費用,余下的作為環境保護資金,由專門的基金會管理使用,作為緊急狀態下的財政援助以及防治污染研究的費用等,并可以作為基金的重要來源對受害人的損失進行充分全面的補救。這樣一來,發行環保彩票無需國家投資,既可以增加財政收入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建設,還有利于可持續治理國家的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還增強了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凝聚了環保力量,甚至對國家就業安置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國家賠償
對于國家賠償究竟是民事賠償還是行政賠償問題,專家有不同意見,筆者認為國家賠償應該是一個民法上的問題,因為既然是“賠償”,就是發生在平等的民事主體之間的法律關系,若非平等的民事主體就談不上賠償的問題,所以其基本性質還是民事賠償,應當在民法典中做出原則性的規定,并在環境法中有所體現。一方面,環境污染也是對公共利益的侵犯,環境的長久性污染,弱小的團體和個人難以承擔訴訟;另一方面,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執行公務過程中也有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包括行政機關的行政行為致人損害以及司法行為致人損害。至于行政機關不作為造成損害的侵權行為,現在的《國家賠償法》和《民法通則》都沒有規定這種不作為的侵權。有的專家主張現在不要規定。例如政府機關怠于行使權利,損失的是什么,怎樣認定,都不好界定。
主張規定這項侵權責任的專家認為,怠于行使職務而造成嚴重的傷害后果也是侵權行為。對于環境侵權的國家賠償,如行政機關改變或拆除公共工程、公共設施,從而對相鄰地造成侵害的,《國家賠償法》沒有規定,那就要適用民法上的有關規定。法國行政法院判決行政機關每年提供給付賠償金以代替相當的損害賠償,從而間接要求行政機關終止環境損害。此外,日本在《國家賠償法》第2條第1款中規定,對于因國有建筑物所造成的危害,國家應當承擔無過失賠償責任,都對國家的環境侵權行為應該承擔責任的問題有所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北京現1.9萬噸污泥污染,污染環境構成什么犯罪
2021-02-27地役權未經登記對受讓人不具有約束力嗎
2020-12-24股權轉讓變更需要實名認證嗎
2021-03-14圍繞注冊資金 公司法大修
2021-01-14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應由誰承擔責任
2021-01-27哪些人可以成為遺囑執行人
2020-11-22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民事法律行為的有效要件有什么
2021-03-08交通事故受害人的誤工費的賠償
2021-03-09離婚時一方主張財產是個人財產應提供什么樣的證據
2021-02-22遭遇家暴該如何報警
2021-03-11貸款需要擔保的要簽擔保合同嗎
2021-02-10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20年后勞動關系會自動解除嗎 該案已中止審理 等待中院類似案例
2021-01-18能要回給妻子的彩禮嗎?
2020-11-26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廠家倒閉車質保怎么處理
2020-12-13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要交通事故的賠償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