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監視居住最長是多久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也就是說,如果犯罪嫌疑人分別被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采取取保候審措施,每一機關有權決定取保候審的最長期限不超過12個月。如果被監視居住,每一機關有權決定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
二、監視居住和取保候審有何區別
1、限制性差異
從對人身自由的限制程度上看,取保候審要比監視居住較為輕緩。對于被取保候審者,刑事訴訟法要求其履行一些帶有不妨礙訴訟性質的義務,并禁止他未經批準離開所居住的市和縣。但被監視居住者所受的限制就大得多,他們除了不得妨礙訴訟進行以外,還不得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離開自己的住處或指定的居所,也不得隨便會見他人。
2、期限長短不同
由于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這兩種強制措施在實際執行中一旦被采取就難以撤銷,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長期受到限制,無法正常工作、學習和生 活,不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益。既不利于案件及時終結,也不利于打擊犯罪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利,有損于法制的權威和嚴肅性。為此,本條第1 款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審最長不得超過十二個月,監視居住最長不得六個月。"這個期限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檢 察院和公安機關分別計算的最高期限。
三、監視居住是住哪里
《刑訴法》第七十三條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于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準,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
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其實都是有權決定對刑事案件中的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監視居住措施,但前提肯定還是要依法采取。不過實際負責執行監視居住的,往往就是公安機關了。而執行監視居住,一般是在被監視居住人的家里,特殊情況下則需要專門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監視居住是否可以折抵刑期?
監視居住后還會逮捕嗎
可以在監視居住期間會見律師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任意解散包括哪些方面
2021-03-24停車場刮蹭逃逸后果
2020-12-30關于行政處罰管轄原則
2021-01-23申請強制執行多少天能拿到錢
2021-03-08法律如何判定扶養關系
2021-01-22民事裁定管轄的規定
2020-11-09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建筑工程補充合同與主合同結算單價不一致怎么辦
2021-03-11什么人可以成為勞務合同主體
2020-11-19工作多久視為建立事實勞動關系
2020-11-24人壽保險的理賠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1個人旅游意外保險條款
2021-01-04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1-07【保險合同法】責任保險的可能責任
2021-01-10汽車他人放火燃燒保險賠嗎
2020-12-13什么是合同保證保險
2020-12-01保險合同成立后誰有權解除合同
2021-03-01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保險合同權利轉讓書怎么寫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