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一些國有大商場或者有服務保證、信譽良好的商店,如非經營者故意,均可按照店內的服務公約、章程,找營業員說明情況,提出要求,盡量做到心平氣和,以免把事態弄僵。如營業員不認帳甚至惡言相向,則可找到商場(店)的負責人講清情況,提供證據,提出要求。在一般情況下,只要消費者證據確鑿,說理透徹,要求合理,大多數商場(店)為了維護自己的信譽、聲譽、會給予恰當處理的。尤其是一些著名的大商場,在商業競爭中,不會不考慮商場的社會聲譽。
但消費者在直接找經營者協商和解時,要把握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當消費者的人身權利和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或經營者對消費者的侵害行為手段惡劣,便不能大事化小,接受經營者的降級處理,尤其是構成刑事責任的,更不能姑息待之,直接協商和解了事。
二、當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時,如商店推卸責任,認為是生產廠家的過失,要求消費者直接找廠家交涉時,消費者不要讓商店和廠家當作“皮球”踢來踢去。要有清醒的法律意識。《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5條規定:“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后,屬于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于向消費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于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后,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于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后,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顯而易見,消費者索賠的主要對象是銷售者即經營者。而且我國法律將向銷售者還是生產者要求賠償的選擇權,明確地付予了消費者。
三、當消費者因質量和服務問題與商店交涉、協商,切不可為店堂內的規則所約束,尤其是一些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或者減輕、免除其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
格式合同、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內容的,其內容無效。”這就使經營者在與消費者協商解決爭議時,自行制訂的一些不合理、不平等的服務規定趨于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劉林一律師,男,1981年10月生,漢族,中共黨員,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現為山東衡正源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專注于房地產、建設施工合同、醫療過錯糾紛、公司破產清算等相關法律服務。 執業來,辦理多起醫療過錯糾紛、民間借貸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相關案件,參與辦理山東義信重機制造有限公司、莒南縣信義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山東藍澳印務包裝有限公司、臨沂昌泰印務包裝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的破產重整案件,結合破產實務經驗和問題撰寫的《偏頗性清償撤銷問題研究-以債務無人主觀態度為切入點》一文獲2017年山東省律師優秀論壇論文一等獎,受聘臨沂市首屆職工法律服務律師志愿者。先后擔任臨沂杰合隆紡織品有限公司、臨沂金正開拓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企業的常年法律顧問,與各類型企業、機構建立了密切、廣泛、良好的關系。
48小時不放人是定罪了嗎
2021-01-24肖像權授權是否有期限限制
2021-02-23引起效力待定的原因是什么
2020-11-08法定假日加班工資按最低工資給合法嗎
2020-11-192020年交通事故認定書期限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07訂婚后男方退婚彩禮是否退還
2021-01-11法院達成調解會影響征信嗎
2020-11-09勞務派遣協議范本
2021-01-16公司倒閉員工賠償款怎么做分錄
2021-01-20試用期辭退的條件有什么
2021-03-24實習期公司有權利處罰員工嗎
2020-12-28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人身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怎樣的義務
2021-03-25某保險公司訴袁某 廖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8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人身保險重復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哪些
2021-03-18車輛轉賣未告知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可拒賠嗎
2020-12-10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商業車險怎么退保,退保需要哪些材料
2020-12-13貨車報保險要資格證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