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規定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的
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受害人或第三人有明顯過錯的,可以減輕經營人的責任。
【案情】
原告:王某
被告:重慶A飲食文化有限公司、陸某
2013年2月7日中午,原告與好友一行12人前往重慶某老火鍋江北店(字號為江北區陸某餐飲店)用餐。在火鍋店包房用餐期間,原告摔倒受傷,共用去醫療費26075.21元,出院診斷為右側股骨頸骨折。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損失。
【裁判】
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雖未能舉示充分證據證明系陸某所經營的餐館地面積有水漬或油污致其滑行摔倒,但其在陸某所經營的“重慶知青老火鍋”店內摔倒受傷屬實,且原告并不存在故意摔倒的主觀故意,陸某稱已盡到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亦未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予以證明,陸某所經營的餐飲店應對原告的損害后果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其抗辯理由不予采信。而原告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雨天穿高跟鞋,未盡到高度的觀察、注意、自我保護義務,對由此造成的損害后果自身有一定過錯,應減輕陸某的賠償責任。而重慶A飲食公司與陸某并非同一經營主體,此事故的發生與重慶A飲食公司無關,故對原告請求重慶A飲食公司賠償損失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因此,法院確認由陸某承擔70%的賠償責任,原告自身承擔30%的賠償責任。
【評析】
這是一起經營者違反合理限度內安全保障義務導致行人受傷的糾紛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第六條規定:“從事住宿、餐飲、娛樂等經營活動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這一解釋的出臺,無疑將經營者的合理保障義務提高到了一個標準,這也是為了更好保護在娛樂場所正常活動大眾的人身安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問題有三個:
第一,經營者合理限度內的安全保障義務的界定及范圍、標準問題。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主要源于法律的規定,也可因契約而生,甚至是依據經營的實際情況和社會生活的一般常識,但最終都表現為一種法律上的負擔。經營者利用其經營的場所、設施,從中獲利,就應對其場所具有控制危險發生和擴大的能力。減輕、避免危險發生的成本由經營者來承擔也符合經濟學規律,在經營場所的消費者及其他人無能力亦沒有義務來承擔這些風險成本。
但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不是無限的,只有經營者未盡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才會產生損害賠償責任。判斷安全保障義務的“合理限度”,應當根據與安全保障義務人所從事的營業或者其他社會活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義務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結合具體情況認定。對該合理限度的界定既事關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責任成立,又事關其責任范圍的確定。判斷的標準一般是,該安全保障義務人的行為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規章或者特定的操作規程的要求,是否屬于同類社會活動或者一個誠信善良的從業者應當達到的通常的程度,以及遇見可能性的大小。
經營者的安全保障義務一般包括維護、保管公共設施,保證產品質量和服務符合安全標準,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并采取妥善措施消除危險,對可能造成危險的設施、行為設置明顯的標志并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本案中,雖然被告餐廳墻壁上貼有“小心地滑”警示標志,且由獨立的配菜間,但作為餐飲行業,設置明顯警示牌已經成為慣例,且被告也沒有證據表明其盡到了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因此,原告在被告處就餐過程中摔傷,被告理應賠償其損失。
第二,安全保障義務的歸責原則問題。安全保障義務的歸責原則應適用過錯責任原則,關于安全保障義務人過錯的舉證責任應當由誰來承擔的問題,我們認為仍應由受害人一方來承擔,因為存在于法哲學層面并根植于社會基本價值判斷中的安全保障義務本身就是為受害人的權利保護而創設的,所以使其就安全保障義務人的過錯舉行舉證是利益平衡的結論。本案中,原告在餐館摔傷屬實,且其不存在故意摔倒的主觀故意,被告稱已盡到合理限度范圍內的安全保障義務,亦未能提供充分有效的證據予以證明,因此,被告應對王某遭受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第三,免除或減輕經營者責任的條件問題。在特殊侵權責任中,對受害人的注意義務要求較低,而加重了所有人、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和民事責任,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護公眾的人身和財產權利。在這類案件中,可以免除或減輕經營人民事責任的情況有三種:
第一種,完全由于受害人故意造成的,即是一種自我加害的情形,則由受害人對其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可以免除經營人的責任;
第二種,完全由第三人造成的受害人的損失,則由該第三人來承擔責任;
第三種,受害人或第三人有明顯過錯的,可以減輕經營人的責任。
本案中被告在墻壁上貼有“小心地滑”等明顯警示標志,原告作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雨天飲酒后穿高跟鞋,未盡到高度的觀察、注意、自我保護義務,對由此造成的損害后果自身有較大過錯,應減輕被告的賠償責任。因此,根據雙方的具體行為及本案的實際情況,確定由被告承擔原告損失的70%符合法律的規定。
以上知識就是律霸網小編對“法律是如何規定經營者安全保障義務的”這個問題進行的解答,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司法檢驗鑒定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25房客未經房東同意轉租房屋犯法嗎
2021-01-19行政非訴執行案件如何審查
2021-01-27國家出資金融機構及其投資設立的機構依法享有什么權
2020-12-08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呢?
2021-02-22非機動車追尾機動車怎樣認定責任
2021-01-01九一年的事實婚姻緣怎么解除
2021-01-01單身不想結婚,可以收養小孩嗎
2021-03-22放棄繼承權允許撤回嗎
2021-02-01繼承贈與是否征收土地增值稅
2020-12-03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勞動訴訟的審理程序是什么
2021-01-09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賠償完家屬還要錢怎么辦
2021-01-23工傷意外險理賠多少錢
2020-12-07工程承包人自行投保的范圍怎樣確定
2021-03-12人身保險有哪些特殊性
2021-01-21保險合同何時成立和生效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