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奪政治權利是人民法院依法剝奪犯罪分子參加國家管理和一定的政治活動權利的刑罰方法。它是在不剝奪犯罪人人身自由的條件下執行的。剝奪政治權利是國家對犯罪人的一種嚴厲的政治上的否定評價。雖然自由刑、生命刑也可以具有這個特點,但剝奪政治權利同它們相比,這種政治上的否定評價要來得更為直接一些。剝奪政治權利是一種附加刑,它既可以獨立適用,也可以附加適用。其獨立適用時是作為一種不剝奪人身自由的輕刑而適用于較輕的犯罪;其附加適用時,則是作為一種較嚴厲的刑罰適用于重罪。在刑法分則條文中,能夠單獨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為數不多。在司法實踐中,單獨對犯罪分子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案件就更少,在多數情況下,都是附加適用。
一剝奪政治權利刑存在的幾個問題
(一)剝奪政治權利在立法及司法實踐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剝奪政治權利刑在我國刑法體系中占有一定地位,這一刑法方法在懲罰犯罪,預防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犯罪類型和客觀形勢的不斷變化,剝奪政治權利在立法和司法上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暴露出來,現行的有些規定已經不能適應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打擊和預防犯罪的需要,同時也制約著剝奪政治權利刑功能的有效發揮。概括起來,剝奪政治權利在立法和司法上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刑法分則中可以獨立使用剝奪政治權利的條文過少,使用的范圍過窄。1997年修改后的刑法分則總共有23條條文可以獨立使用剝奪政治權利刑,涉及的罪名也只有26個左右,占刑法分則條文總數的6.5%。可以獨立使用的對象也僅僅涉及刑法分則第一章危害國家安全罪;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民主權利罪;第六章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和第七章危害國防利益罪中的部分條款。刑法分則其它類型的犯罪,尤其是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等都沒有規定可以獨立使用剝奪政治權利的條款,由于適用的范圍和對象太窄,不能發揮這一刑罰方法懲罰和打擊其它類型犯罪的獨特作用。
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和使用方法也不能適應懲罰犯罪的客觀需要。我國《刑法》規定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不全面,現行《刑法》規定的的內容主要是從政治方面考慮的,因而,所剝奪權利的內容主要是政治方面的。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利用一定的資格進行經濟犯罪和職務犯罪越來越多,因此,應該擴大剝奪權利的內容。此外,剝奪政治權利刑使用的方法也存在缺陷。因為,剝奪政治權利的內容有多項,一經判決,即全部剝奪,缺乏必要的靈活性和針對性。有些被剝奪的內容和資格可能跟犯罪性質毫無關系,也即罪犯所實施的犯罪行為與罪犯所具有的這些資格無關,這就可能造成剝奪這些權利成為不必要,與預防重新犯罪也可能沒有直接的關系。
執行過程中的問題。剝奪政治權利的執行是依靠專門機關與群眾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的,監督、教育改造是由群眾監督考察小組具體負責,這一執行方法,在改革開放以前是有效的,在社會人員大流動的今天,就存在許多不適宜的問題。首先,群眾監督考察小組難以真正建立起來,有的地方即使真正建立了這樣的小組,也難以正常開展工作。其次,被獨立判處剝奪政治權利的罪犯,為了生計或其他原因經常外出,不知下落,目前。這種監督考察方式根本無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監督。在實踐中,經常出現不知被剝奪政治權利罪犯的去向,有時甚至執行期滿要宣布恢復政治權利時,連人都找不到。
(二)對未成年人是否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問題
關于對未成年人是否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問題,我國刑法學界見解不一。有人認為對犯罪的未成年人,除判處無期徒刑者外,一般不宜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其主要理由是:(1)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本來就不享有政治權利,實際上也不具有享有的能力,適用剝奪政治權利,沒有實際意義;(2)未成年人可塑性大,不剝奪政治權利也可以改造為新人;(3)刑法有關未成年人犯罪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的規定,即便應該剝奪,也可以從輕或減輕而不予剝奪。
有人主張對未成年人應剝奪其政治權利,因為未成年人在執行主刑期間可能年滿18歲而享有政治權利,如果不剝奪其政治權利,就不利于同未成年犯罪人作斗爭和對他們的改造。有人認為,對未年人,判決時可暫不剝奪其政治權利,待成年后,或刑滿、假釋時,視其改造情況和悔改程度,如有必要,可采取裁定或判決的方式再予以剝奪。
對犯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未成年罪犯如何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問題,1995年5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辦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適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中曾規定:“對犯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罪的未成年罪犯,除依法判處無期徒刑的以外,一般不附加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在新的司法解釋出臺之前,我認為對未成年罪犯如何適用剝奪政治權利刑應適用本規定。
(三)關于外國人能否適用剝奪政治權利的問題
對犯罪的外國人,可以附加適用或單獨適用驅逐出境,那么對犯罪的外國人能否適用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呢?這一問題提得似乎荒謬,因為外國人是指不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即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那么,按照我國憲法的規定,外國公民不享有我國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等,但是否外國人在中國境內一律沒有享有相當于中國公民的某些政治權利呢?我們認為這需作具體分析。在我國,外資企業、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迅速發展,成為我國引進外資、發展經濟的重要途徑。按照相應的企業法規,在三資企業中,外方投資者都擔任相應的領導職務,從而享有了我國刑法第54條規定的剝奪政治權利所應剝奪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剝奪其政治權利以使其在刑滿釋放或假釋后一定期限內不再享有擔任三資企業領導職務的權利能力。當然,對于這些擔任三資企業領導職務的外國人也可以采取驅逐出境的刑罰,若是那樣,會迫使其撤走外資,從而影響經濟的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轉讓糾紛案件如何舉證
2020-11-25發生高空墜物事件一樓住戶負賠償責任嗎
2021-03-26行政處罰聽證
2021-03-10涉外離婚一方不出面怎么辦
2021-01-03留置時間不能超過多長時間
2020-12-03股東借款能否抵押擔保
2020-12-18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只有購房合同的房子法院能保全嗎
2021-03-09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別人拿你的房產證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23保障性住房能抵押貸款嗎
2021-02-10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保姆虐待被看護人涉嫌犯罪嗎
2021-01-17購房定金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12辦理房產贈與必須雙方去現場嗎
2021-03-24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經濟賠償金如何支付?
2021-02-10陜西西安競業限制補償金標準
2020-12-06什么樣的條件適合簽訂勞務合同
2021-03-22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