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殺罪都判死刑嗎
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犯故意殺人罪的并不是都會判處死刑的,如果犯罪情節較輕,或者有死刑限制情形的,法院是不會判處死刑的。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四十九條?【死刑適用對象的限制】犯罪的時候不滿十八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執行死刑要注意哪些問題
1、執行死刑的方式要簡單化,盡量減少死刑犯的痛苦
在中世紀以前,死刑執行方式多樣而嚴厲。在我國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里,死刑的執行也以嚴酷而著稱。這是和當時的刑罰報應思想一脈相承的。隨著人道觀念的深入,以及刑罰執行的簡便易行的理念,各國立法紛紛簡化死刑執行的方式和步驟,尋求盡可能使罪犯減少痛苦的方式。當今世界各國,死刑執行的方式已簡單化。總的來講,現今存在的死刑執行方式有五種,即槍決、絞死、石擊、電刑、毒死。我國現行刑事訴訟法規定死刑執行的方式有兩種,即槍決和注射(毒藥)。其目的也是盡量減少死刑犯的痛苦,避免殘忍的執行場面。
2、執行的時間要合理
在我國,死刑執行不是在判決之日,而是必須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并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簽發執行死刑的命令后7日內執行。之所以對死刑的期限作如此嚴格的規定,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死刑犯因長時間靜坐待斃而造成精神的巨大痛苦,以減少死刑的不人道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避免罪犯利用死刑執行前時間上較長的間隙自殺、逃跑,或盡可能使罪犯不致再危害社會。
3、執行死刑要公開,但不要示眾
將執行死刑公布于眾,主要是讓人們知道犯罪人受到罪有應得的懲罰,加強死刑的一般預防效果,如果將執行的死刑的恐怖場面示眾,則有侮辱犯罪人的人格,使死刑的執行不人道。
4、尸體處理要人道。
執行死刑后,交付執行死刑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罪犯的家屬,在限期內領取罪犯的尸體或骨灰。如果罪犯同意捐獻或許可有償利用尸體或身體器官,則有關單位或醫務人員要人道地解剖尸體和摘取器官。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依據我國刑法的規定,侵占財產可能構成的罪名包括侵占罪,職務侵占罪等,而這些罪名是沒有死刑的,所以法院不會判處死刑。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慶節加班工資如何計算
2021-01-18行政處罰法立案后多長時間處理
2021-03-16土地違法執法監管得到長效保障機制
2021-03-16前罪未執行能否認定累犯
2021-03-22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如何通過支付令追債
2021-02-03解除勞動合同協議書模板是什么
2021-01-03被抵押的房產是否可以資產保全
2021-02-13房產出租了,房子還能買賣或抵押嗎?
2021-02-22上市銀行呆賬準備金計提方法差異原因有哪些
2021-01-01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侵犯姓名權無財產損失是否需要賠償
2021-03-25什么情況下能回購房屋呢
2021-01-22勞動合同到期解雇有沒有賠償標準
2021-03-24云南省教師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1-01-26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家庭財產保險賠償什么情況下才可以得到賠償
2020-11-10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保險公估人承擔過錯賠償責任應當具備哪些條件
2021-01-06保險合同糾紛的產生是保險案件訴訟的前提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