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實婚姻與同居關系的概念及特征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和司法解釋的規定,未辦理結婚登記同居生活的男女關系結合形成的關系可分為兩種:一是事實婚姻,二是同居關系。
事實婚姻,指沒有配偶的男女雖未辦理結婚登記,但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并且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所形成男女兩性結合。其具有以下特征:(1)未依法辦理結婚登記手續而欠缺婚姻的法定形式要件;(2)具有目的性和公開性。即雙方當事人具有終生共同生活的目的,并以夫妻名義公開生活,群眾也認為是夫妻關系。(3)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即符合結婚的法定條件和禁止條件。
同居關系,是指均無配偶的男女雙方在未辦理結婚登記,又不符合結婚實質條件是,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或有配偶與他人同居所形成的兩性關系。同居關系包括兩種情形,一是雙方均無配偶,不辦理結婚登記,也不符合結婚的實質條件,以夫妻名義同居;二是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即有配偶與婚外異性,不以夫妻名義,持續、穩定地共同居住,其必須具備5個條件:與婚外異性(同性不算),不以夫妻名義,時間上持續,狀態上穩定,共同居住。
二、事實婚姻與同居關系的認定
現實中仍有部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婚姻。《婚姻法》第8條規定未辦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婚姻法解釋(一)》第4條規定,補辦結婚登記的婚姻關系的效力從雙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規定的結婚的實質要件時起算。但是,當事人如果不去補辦登記呢?《婚姻法解釋(一)》第5條分兩種情況:一是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二是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2003年10月1日國務院頒布的《婚姻登記條例》開始施行。但此條例刪去了“監督管理”這部分內容。即刪除了“未辦理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按非法同居關系對待”的部分規定。是否新的《婚姻登記條例》又恢復了“事實婚姻”呢?答案是否定的。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在審議修改婚姻法時認為,目前不登記“結婚”的人不少,未辦理登記的原因很復雜,有的是不符合結婚條件,更多的是符合結婚條件,因收費過高或登記不便利造成的。對沒有進行結婚登記的,應區別情況分別處理。對違反結婚實質條件的,婚姻法已規定為無效婚姻;對符合結婚實質要件,只是沒有辦理登記手續的,一律簡單宣布為無效婚姻,對保護婦女的權益不利,應當通過加強法制宣傳和完善登記制度等工作,采取補辦登記等辦法解決。因此,修改后的婚姻法第八條增加規定:符合本法規定的結婚條件,“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這一規定再次明確傳遞一個強烈的訊號:結婚必須履行法定的程序,不登記就以夫妻名義同居的關系,將無法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綜上,男女雙方在一起生活的情況是屬于事實婚姻還是屬于同居關系,主要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同居生活的,并且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如,1994年1月1日王-男與周-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且符合婚姻關系的成立要件。2006年4月1日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人民法院就按照事實婚姻對待,適用離婚的法律規定。
2、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同居的,如果不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屬于同居關系;如果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應當補辦婚姻登記,不予補辦的,屬于同居關系。如,夏-男和侯-女于1994年2月2日開始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而且也符合結婚的實質條件,2006年4月1日,起訴離婚的,人民法院首先告訴他們補辦婚姻登記,補辦后才能按照離婚來處理,如果不補辦的,屬于同居關系。當事人盡起訴要求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不予以受理。
3、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就已經同居的,但截止到1994年2月1日仍不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只是到了1994年2月1日后才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的,屬于同居關系。如,毛-男和劉女于1990年10月開始以夫妻名義同居,但是到1994年2月1日,毛女還不到結婚年齡,只是到了1994年2月2日才到結婚年齡。2006年4月1日,雙方起訴離婚的,人民法院首先告訴他們補辦婚姻登記,如果不補辦,就是同居關系。
特別提醒:那些符合婚姻法規定的結婚條件,舉行了結婚儀式或已經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男女,應盡早補辦登記,以使自己的婚姻行為合法化。補辦結婚登記后,婚姻關系的效力追溯至男女雙方均符合結婚的法定實質要件之時。
三、事實婚姻與同居關系解除時財產處理及子女撫養
(一)事實婚姻解除時的財產處理及子女撫養
事實婚姻解除的效力同離婚的效力一樣,有關財產的處理與子女的撫養同離婚時一樣。這將在后面章節作全面介紹。
(二)同居關系解除時的財產處理及子女撫養
同居關系解除時雙方的財產關系及子女撫養關系可參照婚姻無效或被撤銷情況下的財產處理及子女撫養的規定。即:
1、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婚姻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
2、當事人之間的財產關系不適用《婚姻法》有關夫妻財產制的規定。
3、相互之間沒有法定的扶養義務。
4、男女雙方不能以配偶的身份互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
5、男女雙方無補償請求權和經濟幫助請求權。
案例:甲女(20周歲)與乙男(23周歲)于94年5月1日舉行結婚儀式,但未辦理結姻登記手續。以后的生活里,共同蓋房屋五間,購拖拉機一輛及彩電等物。2002年6月,乙男因故去世。甲女以配偶的身份起訴到法院主張繼承權。
法院對于甲女的訴訟請求不支持。
律師點評:《婚姻登記條例》的頒布和實施,實際就是從法律層面再次強調:結婚登記是結婚的必經法律程序。不經登記就以夫妻名義同居,事實上就是非婚姻狀態,其形式和內容都無法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本案中,甲女和乙男雖然符合結婚的實質要件,但是沒有履行結婚登記手續,欠缺婚姻關系成立的形式要件,且事后雙方一直也未補辦登記手續。因此,雙方的關系屬于同居關系,男女雙方不能以配偶的身份互為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
特別提醒:《婚姻法解釋(二)》第1條規定: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于婚姻法第3條、第32條、第46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這主要考慮到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是婚姻法明令禁止的行為,如果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解除這一同居關系,人民法院當然應當受理,并依法解除同居關系。至于男女雙方均無配偶的同居關系,因同居關系的建立未經法律途徑,不是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其解除也無須經過法律途徑,自行解除即可。所以,當事人如果起訴僅僅要求解除同居關系,人民法院應不予受理。但當事人如果就同居期間的財產分割和子女撫養問題提起訴訟的,屬于法律調整的民事法律關系,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平等地保護子女和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不簽合同誰吃虧
2021-02-02法律援助機構的法律援助能做什么
2021-02-28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累積記分制度有哪些規定
2020-12-21輕傷公安機關能撤案嗎
2020-11-22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未盡贍養義務能分得遺產嗎?
2021-03-15學生在校被清潔工歐打誰負責任
2021-01-14政府的集資房能否買賣呢
2020-12-13長期勞務派遣是否會被認定為勞動關系
2021-02-03懷孕期間,單位能單方調崗降薪嗎
2021-02-09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投連險有什么風險
2021-02-19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人身意外傷害險知識詳解
2020-12-3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中的風險和損失案例分析
2021-01-30本起保險合同糾紛應如何認定
2021-03-16保險公司理賠務工標準
2021-01-29設立外資保險公司需要提交哪些文件
2021-01-25人壽保險的除外責任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