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離婚居住權糾紛如何處理
夫妻共同生活期間相互扶養義務是基于夫妻身份關系而產生的,是無條件的。但隨著離婚法律行為的發生,該義務隨即消除。而離婚時居住權幫助并非這種法定扶養義務的延伸,它只是由原夫妻關系所派生出的一種責任,是有條件的。
“人們生活困難的問題應該是一個社會問題,由社會救濟、保障機制加以解決。而在社會保障機制并不健全的情況下,又必須尋求一個解決途徑,只好讓有關人員擔負起這項任務,各國關于離婚后的扶養問題的規定就是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判決設定居住權的條件是:一方分得的財產難以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亦無其它收入來源,無住房而提出暫住的請求;另一方應有給予居住權幫助的能力。受助方的這種獲助應僅限于離婚時。考慮到畢竟是從別人即另一方的住房中對困難方進行幫助,對居住的期限和解除條件應盡量通過調解促使雙方當事人協商一致,以期達到案結事了的效果。判決以居住權提供幫助的,可以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附加某些條件,確定居住期限時應綜合考慮當地住房制度改革的實際情況、提供的住房的權屬狀態和面積的大小、受助方勞動能力的強弱以及當事人締結婚姻時間的長短等因素。受助方年青,有勞動能力,生活暫時有困難的,另一方可給予不超過五年的居住權幫助;結婚多年,受助方年老病殘,失去勞動能力而又無生活來源的,另一方可給予不超過十年的居住權幫助。
在執行居住權幫助期間,受助方另行結婚的,對方可終止幫助。原定居住權幫助期限執行完畢后,受助方又要求對方繼續給予居住權幫助的,除非對方愿意繼續提供幫助的,一般不予支持。離婚時對生活困難方予以居住權幫助,不論理解為臨時居住權,還是長期居住權,都不宜判決提供幫助的人一直無限期地幫助下去,使這種居住權成為事實上的永久居住權。
二、居住權的概念
現代社會居住權是用益物權的一種,指對他人所有的住房及其附屬設施占有、使用的權利。居住權起源于羅馬法。從淵源看,居住權最早產生于羅馬婚姻家庭關系中,而且與財產繼承制度緊密相關,最初是作為生活保障的制度設計而存在的。
以上就是關于居住權的相關規定,對于離婚后的居住權法律并沒有具體的規定,一般是從社會公益的角度出發,即使離婚了,富裕的一方有幫助弱勢一方的義務,當然這個義務并不是沒有期限的,具體的幫助時間也是具體而定,最好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如果你還有其它問題,可在我們律霸網繼續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幾年的加班費都沒發,到勞動部門仲裁可以有額外補償嗎
2020-12-12什么是動產質權
2021-03-15非法封路怎么處理
2021-03-23社區戒毒的決定主體
2020-11-20購房合同平面圖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勞務派遣原則
2021-02-08試用期正常離職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意外險多少錢一年
2021-01-31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保險公司敗訴承擔訴訟費是否合法
2020-12-14保險合同轉讓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2020-11-22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會嗎
2021-01-06出了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1-01-16存錢卻“買”了保險 保費能要回來嗎?
2020-11-25更約權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