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三大訴訟法都把證人證言作為證據之一,但對什么是證人及證人證言沒有明確定義。一般認為,所謂證人是指知曉案件情況并在庭審或訴訟過程中向司法機關提供證詞的人。證人以口頭或者書面方式向司法機關所作的陳述即是證人證言。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在實際案件中,證人應具備什么條件,也就是說,證人需要的條件有哪些的相關內容。
一、證人應具備什么條件
1、證人必須是自然人,并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在訴訟角色上,了解案情的人(如法官、檢察官、公安機關、鑒定人等)應當優先履行證人義務。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2、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是,雖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如果能夠辨別是非并能夠將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準確表達出來,如盲人講述所聽到的情況,聾、啞人講述所看到的情況等,依法也可以作為證人。對于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
二、證人需要的條件有哪些
要成為訴訟中的證人,適格的條件有四個:
1、知道部分或全部案件情況。知道案情是指證人直接憑借自己的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感知案情的人,這里的感知是直接感知,而不是聽說,據說等的間接感知。
2、能正確表達意志。如生理、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正確表達意志的人,不能做為證人,證人是就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向法院進行相關陳述的人,因此,這就要求證人具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以便真實、清晰地表達所感知的案件事實。
3、能正確認識作證的法律后果。
4、訴訟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
只要同時具備這四條,不論國籍、種族,性別,文化程度有何不同,均可成為民事訴訟中的證人,但是,在民事訴訟案件的審理中擔任法官、陪審員、鑒定人、法警、翻譯人員、律師,不能同時定為該案的證人,因為那樣便會造成角色沖突,不利于公正原則的實現,也不利于訴訟程序的維護,做為案件的當事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沖突,也不能做為證人。
應注意的是,證人因作證而遭侮辱、誹謗、毆打或者其他方法被打擊報復時,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法律保護,也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給予因法庭要求出庭作證所支出的費用和受到的損失,如誤工工資、誤工補貼、差旅費等。
偵查機關詢問證人有哪些規定?
證人證言作假怎么辦
證人證言如何質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收拆遷行政訴訟中如何確定被告
2020-12-08特殊工種提前退休的前提是什么
2020-11-11重婚罪認定
2021-03-08兩人合伙合同該如何寫
2021-01-13中止探望權的管轄是怎樣的
2021-03-25勞動案標的小是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0開車全責自己受傷怎么賠償
2020-12-21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車子財產保全怎么保
2021-02-28哪些證據需要保全
2020-11-27購房的潛規則都有哪些
2021-03-18a2實習期肇事法院判司機賠償嗎
2021-01-31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保險合同常識
2021-02-06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推進人身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
2021-03-15學生溜出校園被車撞身亡 “校方責任保險”應否理賠?
2021-02-03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互聯網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0-12-24保監會等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