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過程中,如果鎖定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強制措施,以防其逃脫。在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規定了五種強制措施,包括拘傳、監視居住、拘留和逮捕等。每種措施適用條件都是不同的,其中數逮捕最為嚴厲。那么,刑訴法強制措施的區別是什么?下面我們來看看小編是怎么說的。
一、刑訴法強制措施的區別是什么?
1、拘傳適用于不需要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時間不得超過十二小時
2、取保候審適用于: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期限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
3、監視居住適用人群同取保候審,期限六個月,需遵守的規定更為嚴格
4、刑事拘留適用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最長時間為37天
5、逮捕最為嚴厲,也最為復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同時具備下列情形的,應即依法逮捕:
(1)有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
(2)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
(3)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
二、監視居住的程序是怎樣的?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應當核實犯罪嫌疑人的住處。犯罪嫌疑人沒有固定住處的,人民檢察院應當為其指定居所。
人民檢察院核實犯罪嫌疑人住處或者為其指定居所后,應當制作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將有關法律文書和有關案由、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的材料,送交犯罪嫌疑人住處或者居所地的同級公安機關執行。人民檢察院可以協助公安機關執行。
公安機關收到有關法律文書和材料后,應當立即交由犯罪嫌疑人住處或者居所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執行。負責執行的縣級公安機關應當在二十四小時以內,核實被監視居住人的身份和住處或者居所,報告縣級公安機關負責人后,通知被監視居住人住處或者居所地的派出所執行。
負責執行監視居住的派出所應當指定專人對被監視居住人進行監督考察,并及時將監視居住的執行情況報告所屬縣級公安機關通知決定監視居住的人民檢察院。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犯罪嫌疑人監視居住的案件,在執行期間,犯罪嫌疑人有正當理由需要離開住處或者指定居所的,負責執行的派出所應當及時報告所屬縣級公安機關,由該縣級公安機關征得決定監視居住的人民檢察院同意后予以批準。
綜上所述,公安機關對犯罪嫌疑人實施強制措施,是為了防止其逃避刑事責任的。拘傳不需要拘留,時間也不能超過十二小時。而取保候審和監視居住只適用于患有嚴重疾病、社會危害性小的犯罪嫌疑人。逮捕措施最為嚴厲,經過檢察院批準,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要羈押在看守所。這些就是刑訴法強制措施的主要區別。
取保候審變更為逮捕的條件是什么
逮捕后變更強制措施的條件是什么
逮捕時限規定的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關于老師沒收學生手機法律如何規定
2020-11-18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怎么規定
2021-02-13女職工生育假期多少天
2021-02-06刑事律師函怎么寫
2021-01-13婚約會受法律保護嗎
2021-01-11訂婚后女方不想結婚男方能否搶婚
2021-03-23肇事逃逸中二次肇事如何處罰
2020-11-23遺產繼承唯一法定繼承人還用公證嗎
2020-11-17擔保可以采用哪幾種方式,簽訂擔保合同時要注意什么
2020-11-14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放棄競業限制補償金有效嗎
2020-11-19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用人單位能否隨意調崗
2021-02-01剎車失靈乘車人跳車受傷交強險怎么賠償
2021-03-03航班延誤多久可以賠償
2021-02-03對于被保險人來說在處理三方關系時應注意什么
2021-03-24人身保險受益人需要承擔義務嗎
2021-02-25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6“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