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是一個法治社會,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刑法是我國一部很重要的保障國家安全和人們群眾的權利的法律,其內容包含覆蓋面廣,主要針對犯罪分子的一部法律,最高可判決死刑,那高檢解釋刑訴法死刑的規定是什么?下面就詳細介紹。
一、死刑復核法律監督
第六百零二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復核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第六百零三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死刑復核檢察部門負責承辦死刑復核法律監督工作。 第六百零四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發現在死刑復核期間的案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審 查認為確有必要的,應當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
(一)認為死刑二審裁判確有錯誤,依法不應當核準死刑的;
(二)發現新情況、新證據,可能影響被告人定罪量刑的;
(三)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四)司法工作人員在辦理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等行為的;
(五)其他需要提出意見的。
第六百零五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于最高人民法院通報的死刑復核案件,認為確有必 要的,應當在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文書下發前提出意見。
第六百零六條 省級人民檢察院對于進入最高人民法院死刑復核程序的下列案件,應 當制作提請監督報告并連同案件有關材料及時報送最高人民檢察院:
(一)案件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依法應當發回重新審判,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維持死 刑立即執行確有錯誤的;
(二)被告人具有從輕、減輕處罰情節,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維 持死刑立即執行確有錯誤的;
(三)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四)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一年以內未能審結的;
(五)最高人民法院不核準死刑發回重審不當的;
(六)其他需要監督的情形。
第六百零七條 省級人民檢察院發現死刑復核案件被告人自首、立功、達成賠償協議 取得被害方諒解等新的證據材料和有關情況,可能影響死刑適用的,應當及時向最高人民檢 察院報告。
第六百零八條 死刑復核期間當事人及其近親屬或者受委托的律師向最高人民檢察院 提出的不服死刑裁判的申訴,由最高人民檢察院死刑復核檢察部門審查。
第六百零九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死刑復核檢察部門對死刑復核監督案件的審查可以采 取下列方式進行:
(一)書面審查最高人民法院移送的材料、省級人民檢察院報送的相關案件材料、當 事人及其近親屬或者受委托的律師提交的申訴材料;
(二)聽取原承辦案件的省級人民檢察院的意見,也可以要求省級人民檢察院報送相關 案件材料;
(三)必要時可以審閱案卷、訊問被告人、復核主要證據。
第六百一十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于受理的死刑復核監督案件,應當在一個月以內作 出決定;因案件重大、疑難、復雜,需要延長審查期限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批準,適當延長辦 理期限。
第六百一十一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死刑復核檢察部門擬就死刑復核案件提出檢察意見 的,應當報請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
檢察委員會討論死刑復核案件,可以通知原承辦案件的省級人民檢察院有關檢察人員 列席。
第六百一十二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于死刑復核監督案件,經審查認為確有必要向最 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的,應當以死刑復核案件意見書的形式提出。死刑復核案件意見書應 當提出明確的意見或者建議,并說明理由和法律依據。
第六百一十三條 對于最高人民檢察院提出應當核準死刑意見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 經審查仍擬不核準死刑,決定將案件提交審判委員會會議討論并通知最高人民檢察院派員 列席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或者受檢察長委托的副檢察長應當列席審判委員會會議。 ……
二、刑事判決、裁定執行監督
第六百三十五條 被判處死刑的罪犯在被執行死刑時,人民檢察院應當派員臨場監督 。
死刑執行臨場監督由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部門負責;必要時,監所檢察部門應當在執行 前向公訴部門了解案件有關情況,公訴部門應當提供有關情況。
執行死刑臨場監督,由檢察人員擔任,并配備書記員擔任記錄。
第六百三十六條 人民檢察院收到同級人民法院執行死刑臨場監督通知后,應當查明 同級人民法院是否收到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的裁定或者作出的死刑判決、裁定和執行 死刑的命令。
第六百三十七條 臨場監督執行死刑的檢察人員應當依法監督執行死刑的場所、方法 和執行死刑的活動是否合法。在執行死刑前,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建議人民法院立 即停止執行:
(一)被執行人并非應當執行死刑的罪犯的;
(二)罪犯犯罪時不滿十八周歲,或者審判的時候已滿七十五周歲,依法不應當適用死刑 的;
(三)判決可能有錯誤的;
(四)在執行前罪犯有檢舉揭發他人重大犯罪行為等重大立功表現,可能需要改判的;
(五)罪犯正在懷孕的。
第六百三十八條 在執行死刑過程中,人民檢察院臨場監督人員根據需要可以進行拍 照、錄像;執行死刑后,人民檢察院臨場監督人員應當檢查罪犯是否確已死亡,并填寫死刑 執行臨場監督筆錄,簽名后入卷歸檔。
人民檢察院發現人民法院在執行死刑活動中有侵犯被執行死刑罪犯的人身權、財產 權或者其近親屬、繼承人合法權利等違法情形的,應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出糾正意見。
判決死刑是我國現有法律的最高處罰,判決死刑并不常見也不會輕易判決死刑,同時有特殊人群法律規定不應當判決死刑,例如不滿十八周歲或者已滿七十五周歲、孕婦等,在制裁犯罪分子的同時也體現人道主義。
刑事訴訟上訴期限是幾天
刑事訴訟立案程序是怎樣的?
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由誰承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子宮切除是幾級殘疾
2021-01-23新三板掛牌所需主要文件
2021-03-06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老人贈與房屋以后想要回怎么辦
2020-11-19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人身安全保護令是由哪一個部門負責發出的
2020-11-22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房產證沒有本人簽字能抵押嗎
2020-12-22公司解除勞動合同需要賠償嗎
2021-01-28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做生意
2020-12-09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公司虧損沒錢發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1-03-12哪些屬于終身人壽險
2020-12-01人身意外險能否賠償醫療事故
2021-03-24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人身保險合同概念特征是什么
2020-11-15有保證續保條款的健康保險產品應該怎么做
2021-01-11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