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中需要對證據進行質證,而這時就有可能要求證人出庭了。但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擔任證人的,此時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符合相應的條件才行。那到底擔任證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擔任證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一)證人必須是自然人,并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在訴訟角色上,了解案情的人(如法官、檢察官、公安機關、鑒定人等)應當優先履行證人義務。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二)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是,雖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如果能夠辨別是非并能夠將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準確表達出來,如盲人講述所聽到的情況,聾、啞人講述所看到的情況等,依法也可以作為證人。對于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
二、證人拒絕出庭作證如何處理
(一)對拒不出庭作證的證人采取相應的法律制裁。
(二)對證人實行切實有效的司法保護。
(三)對證人出庭作證所導致的經濟損失要給予補償。
具體補償項目包括:誤工費;交通費;外地證人的住宿費、伙食補助費;無固定工資收入人的勞動收入損失。至于具體的計算訴訟法,各地可以參照本地區一般國家工作人員的出差標準,也可以根據本地區的生活水平制定專門標準。
(四)對公民加強法制及素質教育,提高其出庭作證的自覺性。
不能不承認,近些年來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有所增強,但于先進國家相比,還是落后的。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國家的今天,普及法律知識便顯得更加重要。要使公民懂得,依法出庭作證既是公民的一項權利,更是公民的一項義不容辭的義務。以此提高公民出庭作證的自覺性。
不管是在怎樣的訴訟中,若庭審的時候需要證人出庭作證的話,則一定要事先向法院報備,經過法院的同意之后才能讓證人出庭。而此時,法院就會對擔任證人的條件作出嚴格的審查,若不符合條件,則就不會允許證人出庭作證了。
證人證言怎么質證,它的質證規則是怎樣的
證人出庭作證支出的費用由誰承擔
證人必須出庭作證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行政處罰房屋貼封條一般是多長時間
2021-01-17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涉外侵權行為的地域管轄如何適用
2021-01-25如何繼承股票遺產
2021-02-03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代替繳納社保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1-03-25試用期時間有啥規定
2021-03-11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裁員補償標準怎么算
2020-11-12勞動爭議能追加被申請人嗎
2020-12-02解除航程保險合同的限制條件是什么
2020-11-10未及時變更保險合同會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0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被搶新車變舊車 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3-26開車自殺死亡是否屬于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3對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的規定是怎么樣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