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訟中需要對證據進行質證,而這時就有可能要求證人出庭了。但按照我國法律的規定,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擔任證人的,此時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符合相應的條件才行。那到底擔任證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擔任證人需要滿足什么條件
(一)證人必須是自然人,并具有人身不可替代性。在訴訟角色上,了解案情的人(如法官、檢察官、公安機關、鑒定人等)應當優先履行證人義務。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保障證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對證人及其近親屬進行威脅、侮辱、毆打或者打擊報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夠刑事處罰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二)根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但是,雖然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如果能夠辨別是非并能夠將自己所了解的案件情況準確表達出來,如盲人講述所聽到的情況,聾、啞人講述所看到的情況等,依法也可以作為證人。對于證人能否辨別是非、能否正確表達,必要時可以進行審查或者鑒定。
二、證人拒絕出庭作證如何處理
(一)對拒不出庭作證的證人采取相應的法律制裁。
(二)對證人實行切實有效的司法保護。
(三)對證人出庭作證所導致的經濟損失要給予補償。
具體補償項目包括:誤工費;交通費;外地證人的住宿費、伙食補助費;無固定工資收入人的勞動收入損失。至于具體的計算訴訟法,各地可以參照本地區一般國家工作人員的出差標準,也可以根據本地區的生活水平制定專門標準。
(四)對公民加強法制及素質教育,提高其出庭作證的自覺性。
不能不承認,近些年來我國公民法律意識有所增強,但于先進國家相比,還是落后的。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國家的今天,普及法律知識便顯得更加重要。要使公民懂得,依法出庭作證既是公民的一項權利,更是公民的一項義不容辭的義務。以此提高公民出庭作證的自覺性。
不管是在怎樣的訴訟中,若庭審的時候需要證人出庭作證的話,則一定要事先向法院報備,經過法院的同意之后才能讓證人出庭。而此時,法院就會對擔任證人的條件作出嚴格的審查,若不符合條件,則就不會允許證人出庭作證了。
證人證言怎么質證,它的質證規則是怎樣的
證人出庭作證支出的費用由誰承擔
證人必須出庭作證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汽車事故去處理人傷怎么調解
2021-03-06員工離職保密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1-16公司任意解散包括哪些方面
2021-03-24法人獨資企業公司章程范本
2021-01-23新工藝是否可以申請專利權
2021-03-07車禍事故賠償協議
2021-02-14孫子能替奶奶打贍養費官司嗎
2020-11-25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單位拒絕支付工傷賠償怎么辦
2020-12-12解除合同單位是否要支付補償金
2020-11-30交通事故對方全責可以賠償哪些
2020-12-19學生在學校發生碰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什么是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應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13年假是按工齡算還是按入職日算
2021-03-06職工連續工作滿多久可以帶薪休假
2021-03-13用房屋擔保借款,是否享有抵押權
2021-02-23社保能不能當作在某單位工作的證據
2021-02-23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