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我國購買了車輛都需要買交強險。交強險就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符合賠償范圍的,保險公司就會賠償。那么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交強險賠償范圍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交強險條例解釋:第二十一條、交強險賠償范圍和賠償原則
第二十一條 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由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
道路交通事故的損失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本條是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保障范圍和賠償原則的有關規定。本條包括三層含義:
一、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保障范圍包括本車以外受害人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被保險機動車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對投保了責任強制保險的機動車所造成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負責賠償,對于非保險機動車肇事的,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車輛在道路上因過錯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傷亡或者財產損失的事件?!暗缆贰笔侵腹贰⒊鞘械缆泛碗m在單位管轄范圍但允許社會機動車通行的地方,包括廣場、公共停車場等用于公眾通行的場所。
為了最大限度保護受害人,《條例》第42條規定,在道路以外的地方通行時發生的事故,也適用本條款,即保險公司對于被保險機動車發生的非道路交通事故責任,也負責賠償。
第二,本車以外的受害人遭受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本車以外的受害人指除被保險機動車本車人員、被保險人以外的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本車人員,包括本車駕駛人和車上乘客。
人身傷亡是指人的身體受傷害或人的生命終止。根據《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發生人身傷亡依法可以獲得的賠償項目共計15項,包括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交通費、住宿費、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費、殘疾賠償金、殘疾輔助器具費、被扶養人生活費、康復費、后續治療費、喪葬費、死亡補償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保險公司根據受害人人身損害程度以及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在責任限額內給予賠償。
財產損失是指被保險機動車發生道路交通事故,直接造成事故現場受害人現有財產的實際損毀。財產損失不包括被保險機動車本車和車內財產的損失,也不包括因市場價格變動造成的貶值、修理后因價值降低而造成的損失和其他間接財產損失。
第三,保險公司賠償金額不超過責任限額。責任限額是保險公司賠償的最高金額。對于受害人的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險公司最高賠償的金額不超過責任限額,即對于損失金額超過責任限額以上部分,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同時,保險公司依法進行賠償,即賠償的內容和標準均按照國家規定的有關法律法規進行。
目前世界各國的機動車強制保險制度就保障內容來看分為兩類:一類是僅對人身傷亡的保險,例如我國臺灣地區、日本和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另一類是包括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保險,例如美國、德國、英國等國家。目前,我國強制保險既保障人又保障物,這屬于比較寬泛的保障范圍,體現了我國強制保險制度的先進性和全面性。
二、保險公司依法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即無論被保險人是否在交通事故中負有責任,保險公司均將按照本條例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款的具體要求在責任限額內予以賠償。這一賠償原則秉承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宗旨,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對于切實保護道路交通通行者人身財產安全、維護道路安全和暢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我國法律體系和保險保障體系的創新,減少了法律糾紛,簡化了處理程序,有利于受害人獲得及時有效的賠償。
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賠償原則與我國傳統商業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償原則有很大不同。傳統的商業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是根據《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已失效)制定的,其對道路交通事故處理采取了過錯責任原則,即根據當事人的違章行為與交通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以及違章行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認定當事人的交通事故責任及賠償責任。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后,從保護道路通行者人身安全、維護道路安全和暢通角度出發,確立了生命權高于路權的核心思想,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作為與《道路交通安全》相配套的一項制度,秉承其立法主旨,重視對生命的保護,對受害人人身傷亡、財產損失采取了全新的賠償原則。
在《條例》草案向社會征求意見過程中,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的賠償原則問題引起了社會各方較大爭議。一種意見認為,無論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是否存在過錯,均由被保險人的保險公司來承擔賠償責任的賠償方式,是司法實踐的新嘗試,是法律對弱者的保護,是以人為本精神的具體體現。另一種意見認為,將賠償責任與事故責任分離的做法與中國經濟、社會、法律環境,以及我國目前交通狀況的客觀現狀不適應,這一賠償原則將違法者的違法成本轉嫁給了守法者,不但增加了投保人的經濟負擔,而且容易誘發道德風險,不利于維護道路交通安全。
針對社會上的各類觀點,經過深人分析研究,在嚴格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有關規定的前提下,條例充分吸收了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對有關條文進一步予以修改和完善。目前,條例第23條設置了“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的賠償限額”,作為對本條賠償原則的補充。結合第23條的有關規定,保險公司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內進行賠償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有責任情況下,保險公司對受害人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具體情況分別在死亡賠償限額、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和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下進行賠償。
另一種是被保險人在交通事故中無責任情況下,保險公司對受害人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在被保險人無責任賠償限額下進行賠償。這一方面體現了對受害人的保護,無論交通事故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是否有過錯,均能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另一方面也兼顧投保人以及社會公共的利益,體現公平性原則。
從國外立法情況看,交通事故侵權行為歸責原則以及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賠償原則并無統一的做法。如:英國采用的是過錯責任原則;德國使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日本、韓國則實行過錯推定原則,即由機動車駕駛人承擔舉證責任,如果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就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值得注意的是,實行無過錯責任原則一般僅針對受害人的人身傷亡,對于財產損失,一般實行的是過錯責任。目前,美國有13個州實行無過錯保險制度,其實質是一種第一方保險方式,即對于被保險機動車本車駕駛員、本車乘客以及行人的人身傷亡,無論駕駛人是否存在過錯,均由本車的保險公司進行賠償,而對于第三方機動車及車上人員的損失賠償仍然實行過錯責任原則。
三、對于受害人故意導致道路交通事故損失的,保險公司不予賠償。
即如果受害人對交通事故后果的發生在主觀心理方面存在故意,在主觀心理上是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的發生,那么保險公司可以將此作為免除賠償責任的抗辯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受害人有故意違反交通規則的行為,但并不希望或者放任結果的發生,或者沒有主觀心理上的故意,此種情況不能成為免除保險公司賠償責任的抗辯事由,保險公司仍應當承擔相應賠償責任。
如果符合賠償范圍的,保險公司不賠償就可以提起訴訟,而如果是故意騙取保險金的行為,則保險公司是不賠償的。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如果你還有任何的法律疑問,都可以來電咨詢我們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我們會根據你的具體問題進行解答,切實維護你的合法利益。
交強險理賠如何處理,交強險理賠賠款如何計算
交強險理賠程序是怎樣的,交強險理賠項目有哪些
機動車交強險多少錢,投保短期交強險的情形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聽證時間是否扣除
2021-02-26實習期懷孕了怎么辦
2021-02-11女方爭取撫養權的有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1-17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顧客在超市摔傷流血該怎么辦
2020-12-08勞動合同的效力的具體內容
2021-01-23用他人身份證入職會被處罰嗎
2021-02-22口頭約定變更勞動合同,其效力如何
2020-11-11競業限制僅約定責任是否有效
2021-03-24酒駕判緩刑會解除勞動關系嗎
2021-01-22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新《保險法》的溯及力問題
2021-01-12肇事逃逸能走保險嗎
2021-03-16當事人在代理關系案件中如何承擔舉證責任?
2021-02-15出門旅游如何選擇買保險?
2020-12-29林地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2-1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應注意什么
2021-02-13土地承包的經營權轉包合同糾紛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4村民大會可以拒絕土地出讓嗎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