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刀故意傷害致死輕判嗎?
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其行為已經觸犯了《刑法》第234條之規定,涉嫌故意傷害罪,依法應追究刑事和民事賠償的責任。根據法律規定,從犯罪嫌疑人被抓獲,到法院判決,原則需要五個月左右的時間。主動賠償受害人損失,酌情可以從輕處罰。
法律鏈接:《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
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區分
1、與一般毆打的界限
一般毆打行為只是給他人造成暫時性的肉體疼痛,但沒有破壞他人人體組織的完整性和人體器官的正常機能,故不構成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毆打行為表面上給他人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損害,但顯著輕微,即按《人體輕傷鑒定標準》不構成輕傷的,不能以故意傷害罪論處。因此,在區分故意傷害與一般毆打時,既要考慮行為是否給人體組織及器官機能造成了損害,又要考察損害的程度。
2、與故意殺人罪的界限
就一般情況講,兩罪并不難區分,但在碰遇故意殺人未遂造成傷害或故意傷害致人死亡兩種情況時,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區別在于行為人是否以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為故意內容。如果行為人無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傷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觀上行為導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傷害罪致死認定;如果行為人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即使其行為沒有造成他人死亡的結果,也構成故意殺人罪(未遂)。司法實踐中,要認定行為人的故意內容是傷害還是殺人,應遵循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查明案件的全部事實,從行為人與被害人的關系,案件的起因、過程、結果、作案的手段、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強度、作案的時間、地點、環境條件、行為人作案前后的表現等方面入手,進行綜合分析、判斷。
3、與過失致人死亡的界限
在故意傷害致死的情況下,二者相近之處是: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在主觀上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往往都表現為過失的心理態度。二罪根本區別在于,前罪具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其死亡結果是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而后罪沒有犯罪的故意,是由于過失致人死亡。司法實踐中,依據案情查明行為人有無犯罪故意,對劃清二罪的界限,至關重要。
我國所有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都是會受到法律的保障,如果有不法分子利用暴力的行為侵犯公民的人身安全也是會構成故意犯罪,那么在出現了故意傷害后當事人也是需要承擔刑事責任,如果因為故意傷害行為造成了人身傷害也是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義務。
故意傷害致死量刑是怎樣的
未成年人故意傷害輕傷怎么處罰
涉嫌故意傷害罪拘留多少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舉報的答復能否復議
2020-11-30商品房驗收注意事項
2021-01-08找律師發律師涵多少錢
2021-03-06無限責任公司有哪些
2020-12-27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合同部分履行定金怎么退
2021-03-20撫養費包括教育費嗎
2021-01-31上下班工傷鑒定標準范圍
2021-02-13發生交通事故,警察依據什么判定責任歸誰
2020-11-30交通事故訴訟需要哪些證據
2021-02-25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勞動關系轉移通知書
2020-11-09老公的“不再打牌”的承諾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17繼承權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3病假單位會辭退嗎
2020-12-26簽了合同剛入職兩個星期怎么離職
2020-12-27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公司裁員賠償有封頂嗎
2021-03-04偷盜車輛撞死自殺的人應當賠償嗎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