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他人產生自殺沖動會判刑嗎
被告人從未婚妻處得知,未婚妻的父母不同意二人的婚事,于是和未婚妻商量一起自殺。隨后被告人購買了毒藥并找到未婚妻,未婚妻先服毒自殺身亡,隨后被告人也服下毒藥,但經搶救脫險。法院認為,雖然被告人辯稱自己沒殺害被害人,但從被告人買藥、讓被害人服藥以及被害人死后的行為看,被告人故意殺人的主客觀事實明顯、證據確實充分,構成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案例中被告人使得原本沒有自殺意愿的女方產生了自殺沖動并喝下毒藥死亡,被告人的行為屬于教唆自殺的行為。教唆自殺的行為,應無法與殺人行為等同。但被告人最后確被判了刑。
司法實務卻并沒有對該行為樣態進行區別,而是認為只要肯定了殺人意圖和死亡結果,且其間具有某種程度的因果關系,就構成故意殺人罪。至于在入罪之后是否依照“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論處,則進一步考慮被害人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當死亡結果屬于被害人同意的情況時,就認為屬于情節較輕的故意殺人。
我國對教唆自殺采取故意殺人罪處理這種并合模式,主要是依據一種結果導向的思維,“在實際發生的案件中,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行為人采用什么方法,不影響本罪的成立……”。從故意殺人罪的簡明罪狀設置中,可以看出立法者在設立本罪時,最主要的考慮是重視行為人故意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而至于故意采取怎樣的行為方式致他人死亡,則在所不問。也恰恰是因為這一簡明罪狀,給司法實務中把受被害人教唆自殺等自殺關聯等行為擴大解釋進故意殺人罪提供了“可乘之機”。這種立法方式和司法進路無疑能最大限度地保護生命法益,但也正因為缺乏對故意殺人具體行為類型的立法描述,其潛在的含義即凡故意造成他人死亡的,就屬于故意殺人行為,此種構成要件符合性的判斷,并不注重在不同的“殺人”行為之間加以區分。
通過上面的解答我們可以了解到,在我國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是不看犯罪的情形和形態的。但如果進一步考慮某種因果關系,可能會對這種教唆行為進行處罰。如果還有其他疑問或權益受到侵犯需要維權,歡迎到律霸網找律師進行專業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簽了贍養協議現在不給錢能告他嗎
2021-03-03行政訴訟中財產保全的適用情形
2021-02-26個人簽的借款協議有效嗎
2021-01-30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起訴之后被告變更法人是否違法
2021-02-24哪些交通事故將不予理賠
2020-12-23續簽集體勞動合同期限能簽半年嗎
2020-12-14勞務合同簽一年辭職需注意什么
2020-12-20勞務工有什么合同
2021-01-30韓國非法打工如何處罰
2021-03-02小貨駕駛證實習期能扣分嗎
2021-01-21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02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又有哪些呢
2020-12-19交通肇事后逃逸惹糾紛保險公司是否可因逃逸拒賠
2020-11-16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簽訂保險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8航班延誤會免賠嗎
2021-03-01保險代理人的職業資格證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0-11-23保險受益權之定性分析
2020-12-16